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9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病证结合基础上,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辨证规范和方证对应的中医论治体系,是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进一步实现对证候要素的定量评价及方证的量化对应,则成为目前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探索方向。文章综述了证候要素判断及方证对应研究的相关成果,并尝试性对目前证候要素定量评价及方证对应量化研究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考察参麦注射液对心衰犬组织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浓度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4周后的心衰犬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组,每组3只。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0mL,参麦注射液组予参麦注射液1.551mL/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静脉注射。给药后4h处死实验犬,分别摘取分离心肌、肾上腺和下丘脑,制成生理盐水匀浆冰冻保存(-80℃),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匀浆中的EDLS浓度。结果参麦注射液组肾上腺、下丘脑的EDLS浓度高于对照组,心肌EDLS浓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增加心衰犬肾上腺、下丘脑、心肌EDLS浓度。  相似文献   
73.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是一种旨在提高临床疗效和病人满意度的医疗管理模式,如何将卫生经济学方法应用到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评价中去?如何体现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的卫生经济学优势?这对寻求低成本、高疗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初步探索季节及节气变化对1级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及正常血压受试者血压的影响规律。[方法]同期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级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及正常血压受试者各10例,记录全年血压数据,按季节、节气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季节变化对血压的影响:1级高血压组冬季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秋季升高(P0.05),春季均较冬季下降(P0.01);夏季SBP较春季下降(P0.05),秋季较夏季升高(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冬季SBP较秋季升高(P0.01),夏季较春季下降(P0.01),夏秋季节变化不明显(P0.05)。正常血压组SBP及DBP四季间均无明显变化(P0.05)。2)节气变化对血压的影响:1级高血压组SBP在霜降至立冬、立冬至小雪、冬至至小寒、立春至雨水节气交替时波动明显(P0.05),DBP在立冬至小雪、立春至雨水节气变化时波动明显(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SBP在小寒至大寒的节气变化时也有明显波动(P0.05);正常血压组SBP、DBP在各节气转化时均较平稳(P0.05)。[结论]1级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者的血压呈现季节性变化,总体呈春降、夏低、秋平、冬高的规律;1级高血压者血压在冬、春季节变化时波动明显,特别是在立冬、小雪、小寒、雨水节气到来时要加强血压管理。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特点进行专家调查。方法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辨证用药问卷调查。结果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临床中常用单味中药包括茯苓、丹参、半夏、黄芪、川芎、桂枝、栝蒌、麦冬、红花、泽泻、当归、陈皮、赤芍、枳壳、党参、三七、桃仁、郁金等,其中评分均值≥4.0分共有43味中药,满分比在25.00%~93.75%之间,零分比在0.00%~3.13%之间,变异系数在0.05~0.27之间。结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常用中药与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符,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中草药及其制剂对地高辛药动学影响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实践中,中草药及其制剂与地高辛的合用比较普遍,其对地高辛药动学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人参、丹参、蟾酥、夹竹桃、金丝桃、山楂、白果以及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六神丸、日本救心丹、地奥心血康等中草药及其制剂对地高辛药动学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女性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征。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AMI于我院住院的65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候要素辨证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数统计进行数据处理,对女性AMI患者的证素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提取证候要素8种,女性AMI患者证素分布频率以血瘀、气虚、阴虚多见,分别为80.0%、64.6%和33.8%;双证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多见,分别为21.5%、15.4%;三证素组合中,气阴两虚兼血瘀最多见,为18.5%。结论:AMI女性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有其独特性,但还需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连花清瘟胶囊早期介入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2日—2月23日,天津地区COVID-19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当时采取的治疗手段,筛选连花清瘟早期治疗组(治疗组)24例,中西医常规治疗组(常规组) 23例,比较两组临床主要症状(发热、乏力、咳嗽、咯痰)消失时间、体温复常及住院天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好转率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咳嗽症状改善率为66.7%(常规组53.3%),乏力症状改善率为100%(常规组42.1%),咯痰症状改善率为33.3%(常规组66.7%),其中乏力症状消失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热症状消失率均为100%,治疗组体温复常天数为(3.5±1.8) d,常规组(6.8±3.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CT影像好转率,治疗组为87.5%,常规组为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OVID-19患者早期介入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能改善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变化,缩短体温复常时间,为中西医更密切、更便捷的结合治疗提供了临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系统评价补益强心片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2018年3期),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3月,纳入补益强心片联合西药常规与西药常规对照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5对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57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补益强心片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进一步增加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MD=4.31,95%CI(3.73,4.90),P<0.000 01],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SMD=-2.02,95%CI(-3.02,-1.02),P<0.0001],改善心功能(NYHA)[RR=1.25,95%CI(1.09,1.43),P=0.001],降低Lee氏心衰积分[MD=-1.09,95%CI(-1.36,-0.83),P<0.000 01]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MLHFQ)[MD=-10.90,95%CI(-13.12,-8.68),P<0.000 01]。[结论] 纳入研究评价提示,补益强心片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且安全。由于纳入文献质量普遍较低,证据强度不足,上述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试验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0.
目的运用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多维度同步评价清痰化瘀方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研究方法。将60例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原西药治疗方案不变,治疗组在原西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清痰化瘀方,疗程为(10±3)天。检测两组患者NO、ET-1、FMD、血脂(TG、TC、LDL-C、HDL-C、VLDL-C)水平及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研究中2例患者被剔除,最终纳入58例,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O水平及FMD值升高(P<0.01),ET-1水平及EAT厚度下降(P<0.01,P<0.05),对照组ET-1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O水平及FMD值升高(P<0.01,P<0.05),ET-1水平降低(P<0.01),E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常规、电解质、尿常规未见明显变化;肝、肾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痰化瘀方能改善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