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60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植物内生菌与道地药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生菌与其宿主植物在长期共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密切的互惠共生关系。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中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内生菌种群结构与功能,总结了内生菌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特别是对药材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内生菌对道地药材形成的机制,提出了从植物内生菌的角度研究药材道地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野马追及野马追胶囊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Phenomenex-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4%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0 min(5%A)~60 min(95%A);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运用LC-MS/MS对野马及野马追胶囊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了6个黄酮类成分,确定了3个黄酮苷金丝桃苷(hyperoside)、三叶豆苷(trifolin)和黄芪苷(astragalin);3个黄酮苷元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和棕矢车菊素(jaceosidin).结论LC-MS/MS能快速、准确地分析并确定天然产物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三拗汤加味方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三拗汤加味及其组方药材麻黄、苦杏仁和细辛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三拗汤加味挥发油的GC-MS TIC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组方药材麻黄和细辛的贡献,但是也发现单味药材麻黄、苦杏仁和细辛中一些化学信号于复方三拗汤中未检测到.结论:利用GC.MS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三拗汤加味方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揭示其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方剂研究中数据挖掘方法的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数据挖掘方法在方剂研究中的应用。就嵌入数据挖掘功能的关联型数据库,关联规则、对应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应用、图形化知识挖掘以及多指标优化分析方法进行讨论。提出根据方剂复杂科学体系的特点,以及方剂效应评价多靶点的特征,需要在兼顾方剂文本特性和数量化特征方面丰富技术方法,提高挖掘技术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为集成方剂文献信息、评价方剂效应以及达到中医药知识发现的目的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5.
芳香酸类成分在活血化瘀方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揭示了部分活血化瘀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味常含有丰富的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等作用的芳香酸类成分,它们对整方效应的贡献不仅在于其本身的生物效应,还通过与碱成盐、与醇形成酯化物以及助溶其它活血化瘀成分等方式改善或增强整方活血化瘀效应.因此,系统地研究活血化瘀方中芳香酸类成分与整方生物效应的关系将为阐明方剂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简要阐述cDNA--AFLP技术原理,讨论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技术关键,展望该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细胞膜生物色谱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药研究重点和难点,细胞膜生物色谱技术近年来在中药中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细胞膜生物色谱法的原理、特点、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其在中药研究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通过该方法在中药效应成分分析中的不断应用,以及在实验过程的对该方法不断的完善和优化,细胞膜生物色谱法一定会在中药效应成分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夏枯草花穗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花穗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夏枯草的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夏枯草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寡肽autantiamide acetate(1),大黄酸(2),丹参酮I(3),丹参素(4),豆甾-7,22-二烯-3-酮(5),丹参素甲酯(6),丁基迷迭香酸(7)。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9.
不同树龄银杏叶在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确定银杏叶最适宜采收季节。方法:采用HPLC法(二级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分别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结果:不同树龄,不同季节的银杏叶总黄酮、总内酯含量不同,结论:银杏叶的总黄酮、总内酯以二、三年生的为高,总黄酮在5月份,总内酯在9月份含量为高。  相似文献   
40.
连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连钱草地上全草进一步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法分离连钱草中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光谱分析法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从连钱草全草中又得到9个化合物,即连钱草酮(1)、6R,9R-3-氧代-α-紫罗兰醇(2)、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3)、催吐萝芙叶醇(4)、可乐苏酸(5)、槲皮素(6)、豆甾烯醇(7)、肉豆蔻酸(8)和正三十烷醇(9)。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