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电针上巨虚穴和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与延髓内Fos和GFAP免疫反应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UC+电针上巨虚穴组(上巨虚穴组)、UC+电针天枢穴组(天枢穴组)、UC+电针三阴交穴组(三阴交穴组),每组8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液灌肠法诱导建立UC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观察记录结肠黏膜大体形态损伤程度,取延髓组织切片进行抗Fos/抗GFAP双标记(标记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针刺干预后,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以上巨虚穴和天枢穴组减轻更明显,而三阴交穴组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观察发现各组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型胶质细胞主要表达在延髓孤束核(NTS)内,以UC组表达最高,而上巨虚穴和天枢穴组表达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上巨虚穴和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治疗作用,延髓NTS内免疫阳性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此作用。  相似文献   
62.
鼠疫(Plague)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原发于啮齿动物并能引起人间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蚤类,由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a pestis)引起。鼠疫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曾在世界广大地区流行过,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63.
袁华  段丽  饶志仁 《解剖学报》2003,34(6):563-567
目的 研究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Sp5C)星形胶质细胞对唇下注射福尔马林所致疼痛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注射后不同时间Sp5C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内抗磷脂酶C(PLC)、抗Fos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产物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正常大鼠Sp5C无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唇下注射福尔马林后,Sp5C内的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抗PLC、抗Fos和抗GFAP阳性染色,神经元出现抗PLC和抗Fos阳性染色,且有相同的亚核分布,关系密切。抗PLC和抗Fos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先出现于星形胶质细胞,而后在神经元出现表达。结论 Sp5C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刺激的调节,并主动调节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64.
袁华  段丽  邱勇  高立志  张萍  曹荣  饶志仁 《解剖学报》2004,35(2):127-131
目的 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甘珀酸后下丘脑视上核星形细胞和神经元对高渗刺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经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及尾静脉注射9%NaCl溶液后,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加压素(V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下丘脑视上核(SON)神经元的:Fos和星形细胞的Fos以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1.未注射CBX组大鼠在高渗刺激后45min,血浆中VP的含量明显升高;SON中观察到GFAP/Fos阳性的星形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2.GFAP/Fos阳性星形细胞高峰的出现早于Fos阳性神经元;3.向侧脑室注射CBX2h后,经尾静脉注射9%NaCl溶液,45Bin后血浆中的VP含量未升高,SON中GFAP/Fos阳性星形细胞的表达与未注射CBX组相同,Fos阳性神经元则显著减少。结论 SON的星形细胞对高渗刺激发生反应早于神经元,并可能通过缝隙连接影响神经元对渗透压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低渗刺激后大鼠视上核(SON)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反应的调节机制,以及牛磺酸拮抗剂(TAG)和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反应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0.9%盐水;低渗组经尾静脉注射低渗盐水(0.83%葡萄糖 0.3%NaCl);TAG 低渗组和CBX 低渗组分别经侧脑室注射TAG或CBX,2h后经尾静脉注射低渗盐水。常规固定取材制片。切片进行抗Fos、抗加压素(VP)、抗甘氨酸受体(GlyR)、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免疫荧光染色,镜下观察在视上核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低渗组视上核星形胶质细胞的GFAP和Cx43表达高于对照组,GlyR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多,Fos和VP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少;TAG 低渗组和CBX 低渗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同低渗组,而GlyR阳性神经元较低渗组少,VP-、Fos-阳性神经元较低渗组均有所增加。结论低渗刺激激活视上核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经缝隙连接释放牛磺酸而抑制神经元,减少VP的释放,此过程可被TAG和CBX所阻断。  相似文献   
66.
张辉  段丽  张光运  袁华  饶志仁 《解剖学报》2003,34(5):467-471
目的 研究大鼠前脑内星形胶质细胞 (ASs)及神经元 (Ns)对一侧胫、腓骨骨折的反应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前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Fos蛋白以及酪氨酸羟化酶 (TH)在左侧胫、腓骨骨折后的表达变化。 结果  1 一侧胫、腓骨骨折后 ,前脑GFAP阳性表达的ASs有明显的核团定位。在缰外侧核内侧区 (LHb)、下丘脑室旁核 (Pa)、视上核 (SON)、视交叉上核 (SCh)、终纹床核 (BST)、杏仁中央核 (Ce)和内侧杏仁核 (Me)及皮层等脑区内均可观察到有GFAP阳性ASs分布 ,且两侧分布无明显差异。 2 Fos阳性Ns的分布与GFAP阳性ASs上述分布部位基本一致 ,两者关系密切。 3 Pa等部位有大量Fos TH双标Ns,四周是密集的GFAP阳性ASs包围 ,形成以神经元为中心 ,周围包绕ASs,共同构成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复合体 (N ASC)。 结论 上述核团的ASs参与了下肢骨折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及其调节过程 ,且与Ns关系密切 ,可能主动地影响Ns的活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索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及其纤维渐进性死亡机制。方法:利用包埋前与包埋后免疫金细胞化学标记技术结合电镜观察研究大鼠(n=15)视神经钳夹损伤后RGC与视神经干少突胶质细胞内的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ing protein response,UPR)。结果:视神经钳夹后,需肌醇酶1(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IRE1)在RGC与少突胶质细胞内胶体金标记数目增多,在钳夹0.5d后RGC内即有显著地增加(18.4±5.1~30.4±7.2个,P<0.05),随损伤时间延长,增多更为明显,在钳夹3d后达高峰(48.5±9.7个),IRE1在视神经干上的少突胶质细胞内增多时程变化与在RGC内相似。IRE1在RGC与少突胶质细胞内胶体金标记颗粒分布部位距离ER管腔距离增加为特征,在钳夹0.5d内神经干少突胶质细胞以及视网膜RGC内均表现非常明显的距离增加。结论:视神经钳夹导致损伤细胞触发UPR,UPR可能参与视神经损伤后RGC及其纤维渐进性死亡机制。  相似文献   
68.
段丽  石杲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2):899-900
<正>近年来,梅毒和HIV感染在我国发展迅速,呈 蔓延之势,卫生部要求采供血机构对供血员进行梅 毒和抗-HIV筛查。赤峰市是中小旅游城市,外来 人口多,流动性强,为了解本地区有偿献血人群中梅 毒和HIV感染情况,本文对363名有偿献血员做了 调查,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04年根据赤峰市中心血站提供 的资料,选择有偿献血员比例较高的松山区五三乡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甘珀酸(CBX)对戊四氮(PTZ)点燃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及其缝隙连接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S组),点燃组(K组),点燃后干预组(CBX组),每组10只大鼠。NS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K组和CBX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PTZ 35mg/kg至点燃,再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BX(10mg/kg)干预3d。观察三组大鼠惊厥行为的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GFAP、Cx43在海马内的表达变化。结果①PTZ点燃癫痫大鼠出现自发性抽搐,CBX抑制了点燃大鼠的自发性抽搐,各组自发性抽搐次数为K组〉CBX组〉NS组(P〈0.05)。②点燃癫痫大鼠GFAP—IR星形胶质细胞增多,胞体肥大,突起丰富,Cx43的表达增加;CBX干预后,GFAP—IR星形胶质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Cx4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CBX对点燃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活化无影响,但抑制Cx43的表达和癫痫活动,提示胶质细胞及其缝隙连接在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BX有潜在的抗惊厥或协助抗惊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应用大鼠半脑20 Gy照射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电离辐射对脑内S-100蛋白表达和变化的影响.于照射后不同时间点(24 h,1,2,3,4周),观察S-100蛋白免疫反应胶质细胞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和数量变化.结果发现:在上述时间点,脑内各部位S-100蛋白免疫反应细胞数量进行性增加,伴有S-100免疫反应胶质细胞的胞体逐渐增大和突起增多,与正常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S-100蛋白作为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活化状态的重要指标,其表达的显著增加,提示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大鼠脑辐射后的早期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