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在对广州地区人群进行亚健康状态的调查,获取亚健康状态人群与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方面特点,提出该地区人群的护理干预特点。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和心理特征量表对广州多个区体检人群进行调查,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人群占20.5%,体质以平和质人群为主;亚健康人群占总人群66.4%,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阳虚质、气虚质最为常见,合计占36.1%。结论广州地区亚健康人群体质特点以气虚、阳虚为主,中医护理应注重阳气的同护调理。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综述近年文献,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的机理.中医病机方面,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宣畅化郁,助阳入阴,主治气郁型失眠;生理机制方面,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被证明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并对抑郁和焦虑行为均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心理应激性失眠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特征及其与个性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对56例心理应激性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个性行为进行评估。结果心理应激性失眠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按SAS、SDS分级标准,中度以下焦虑患者54例(96.4%),中度以下抑郁患者50例(89.3%),但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程度总体分布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中属于A-型人格22例,明显多于A型(8例)、M型(5例)、B-型(13例)及B型(8例)。结论心理应激性失眠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不同体质人群的健康评估,分析阳虚体质人群健康评测的特点。【方法】对阳虚质人群(阳虚质组)33例和非阳虚质人群(非阳虚质组)73例进行全身电子扫描,检测评估阳虚质和非阳虚质人群的基础代谢、脏器功能和氧化自由基构成比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阳虚质组比较,阳虚质组的基础代谢和脏器功能降低,氧化自由基构成比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阳虚质人群基础代谢、内脏功能较非阳虚质低,而氧化自由基堆积较非阳虚质人群增高,提示阳虚质人群更易趋于衰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高校退休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将广州市某高校退休教职工健康检查的1 081人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其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糖(GLU)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且与非脂肪肝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退休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为28.86%(312/1 081)。患脂肪肝组的TG、UA、GLU和ALT的水平高于非患脂肪肝组,其中TG、UA、G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的水平低于非患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受检人群脂肪肝检出率偏高;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糖尿病与脂肪肝有密切关系;脂肪肝患者可表现ALT水平升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经常有很多患者在门诊向我求助:"医生,请您教我怎样才能摆脱强迫的困扰?怎样才能不这么焦虑紧张?怎样才能摆脱失恋的痛苦?怎样才能走出抑郁的泥潭?怎样才能不惊恐?"我答道:"不好意思,我目前回答不了。""您不是专业医生吗?不是有很多方法吗?请您教我一个方法,让我摆脱这些痛苦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天河区某重点高校社区的65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从而为中医体质辨识在老年人群疾病防治、中医养生保健、健康宣传教育等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支持。【方法】选用《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采用一对一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777例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痰湿质231例(29.7%)、血瘀质129例(16.6%)及平和质71例(9.1%)为此次调查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2)不同性别组分布构成比不同,男性痰湿质、湿热质明显多于女性,而女性阳虚质、气郁质和兼夹体质明显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不同年龄段排名前3位的体质基本不变,均为痰湿质、血瘀质和兼夹体质(P0.01),且虚损体质类型随年龄增加而有逐渐增加趋势,非虚损体质类型随年龄增加而有逐渐减少趋势。【结论】通过本次对该社区老年人群进行的调查,揭示了广州高校社区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对于运用中医药方法对不同体质类型的老年人群进行干预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