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不同炮制方法对牡蛎中微量元素煎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现代的药书中,有关牡蛎的记载多为生用平肝潜阳,煅用收敛固涩。目前,对牡蛎炮制前后煎煮液中微量元素的改变尚无报道。鉴于微量元素是中药的有效成分,我们测定了牡蛎不同炮制品煎煮液中铁、锰、锌、铜等  相似文献   
14.
雄黄单次和多次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雄黄中的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方法大鼠单次、多次灌服雄黄,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药后一系列时间点的血砷浓度和脏器、组织中的砷含量。应用PK Solutions 2.0~(TM)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雄黄(75 mg·kg~(-1))灌胃给药后,雄黄中的砷只有少量吸收进入血液中,吸收、分布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30,12.59,22.70 h;血砷浓度在药后3 h和12 h分别达到峰浓度(46.0,42.0μg·L~(-1)。雄黄(75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15 d,从第7天起达到稳态浓度,停药后2周的血清中未检出砷,消除半衰期为43.61 h。单次给药后,在大鼠各主要脏器、组织中均可检测到砷,以脾、毛发、肺和肾上腺中分布较多,肾、心、肝、膀胱、皮肤次之;大脑、睾丸、肌肉、胫骨中分布较少,多次给药后砷除了同样在肾上腺、肺、毛发和脾分布较多外,在肾和膀胱的积累显著增加。停药2周后,砷在各脏器组织(心除外)中的含量普遍显著降低,降幅从21.1%到69.5%不等。结论雄黄中的砷只有少量可溶性砷吸收进入血液中,单次灌胃给药后,雄黄中的砷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均较缓慢。多次灌胃给药延缓了砷在体内的消除。雄黄中的砷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首次发现砷在肾上腺中有较高的蓄积,提示肾上腺可能是雄黄作用的靶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安宫牛黄散中的朱砂、雄黄对机体作用的不同特点,探讨复方中朱砂、雄黄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8~10只/组):正常组,正常加安宫牛黄散(下简称整方)组(278mg/kg);正常加除去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散(下简称拆方)组(222.7mg/kg);脑水肿模型组(一侧大鼠颈总动脉注射百日咳杆菌250亿/kg);模型加整方组(造模前1h给药278mg/kg);模型加拆方组(造模前1h给药222.7mg/kg)。一次给药后5h(模型组注菌后4h)采血、制备脑匀浆。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总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5百分酶活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DH总活力、LDH1、LDH2百分酶活力显著升高(P<0.01);正常加整方组、正常加拆方组LDH总活力升高(P<0.05),LDH1、LDH2百分酶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LDH4、LDH5百分酶活力下降(P<0.01),但除LDH5外,整方组和拆方组各项酶活力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整方组、模型加拆方组LDH总活力显著下降(P<0.01),LDH5百分酶活力显著升高(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模型加整方组LDH2、LDH3百分酶活力显著下降(P<0.01),LDH1、LDH4百分酶活力无显著变化;模型加拆方组LDH1、LDH4百分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P<0.01),而LDH2、LDH3百分酶活力变化不显著。结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服用安宫牛黄散,对心肌、肾等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在病理状态下(感染性脑水肿)安宫牛黄散和除去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散均可抑制被过度激活的LDH酶,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复方中的朱砂、雄黄对LDH同工酶水平有影响,提示它们可能通过作用于体内某些同工酶产生药理效应。  相似文献   
16.
药代动力学实验通常采用血清、血浆作为测定的样品。而胆汁清除是药物在体内清除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而留取动物胆汁并对胆汁内药物作进一步分析 ,可研究其随时间而变化的动力学过程。豚鼠是收集胆汁的最理想小动物。豚鼠胆汁收集方法如下 :取体重 2 0 0~ 3 0 0 g豚鼠 ,雌雄不拘 ,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 3 0 mg/kg麻醉 ,仰卧位固定 ,腹部除毛 ,自豚鼠剑突下沿腹中线作一约 3 cm的切口剖开腹腔 ,用盐水棉球把肝脏向上、向左拨开 ,暴露胃幽门部 ,沿胃十二指肠处找到胆总管 ,小心分离并在胆总管下置二根 1 #医用缝合线 ,靠十二指肠乳头端的一根线…  相似文献   
17.
1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毛冬青根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识别峰的保留时间是8分钟;毛冬青根中五环三萜类的含量为0.069mg/g;提取方法的回收率为65.5%。提示这种方法可用于评价毛冬青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雄黄和含雄黄复方对病理状态下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70、血红素氧合酶-1)的影响,探讨雄黄的“解毒”作用机理。方法:制备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模型,雄黄(75mg/kg、150mg/kg、300mg/kg)组、安宫牛黄散(1.5g/kg)组灌胃后3h取血和脑组织;另制备大鼠发热模型,灌胃雄黄(90mg/kg)、牛黄解毒片(1.404g/kg),分别于药后1h、2h、4h组取血。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血清中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血清中的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力。结果:高剂量雄黄和安宫牛黄散使感染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HSP70含量比模型组显著增加(17.9%、30.5%)。雄黄给药后1h和2h使发热大鼠血清HSP70水平比模型组显著上升(36.1%和18.0%),牛黄解毒片给药后1h、2h和4h使发热大鼠血清HSP70水平显著上升(54.6%、19.8%和21.2%)。雄黄对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的HO-1活力影响不显著;安宫牛黄散使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的HO-1活力增加(24.3%和12.1%)。雄黄在药后1h、2h和4h分别使发热大鼠血清HO-1活力比模型组增加25.4%、46.6%和41.0%;牛黄解毒片在药后1h、2h和4h使发热大鼠血清HO-1活力比模型组增加1.07倍、1.53倍和94.8%。结论:一定剂量的雄黄和含雄黄复方可诱导、激活病理状态下大鼠体内的应激蛋白HSP70、HO-1,两种含雄黄复方提升应激蛋白水平的幅度大于雄黄单独给药。雄黄提升病理状态下机体的应激水平可能是其发挥“解毒”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用复脉对大白鼠进行为期3个月及3.5个月的毒性试验,着重对实验大鼠的心、肝、肾、脑等11个重要脏器进行组织形态学及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各组实验动物上述脏器的组织学变化均相似,都属正常的组织结构;心、肝、组织中琥珀酸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等均呈强阳性反应,上述结果提示复脉汤是安全可靠的方剂,从而为该方剂于临床长期应用提供了形态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