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形式,中药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现代化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作为战略性课题。循中医药理论自然属性,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阐明中药复方与人体"印迹模板"定性定量作用规律:中药与人体都是巨复生物超分子体,中药有效成分群和人体疾病诸证有着对应的"印迹模板",按印迹规律产生"气析"作用,而中药配伍可以显著性地改变这一作用,可用超分子化学理论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中药配伍文献研究及现代研究现状,再提出亟待解决的7个关键问题,并结合超分子化学提出解决之策,旨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核心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2.
中药及其复方对病毒性肺炎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发源地至今仍未确定。在救治COVID-19患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中医药参与COVID-19的防治作用,加强医疗救治工作中中医药的及早介入。中医药在病毒性肺炎的防治方面有其特色和优势,能收到较好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除能够消除或减轻、缓解临床症状外,还能够调节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防治病毒引起的机体免疫过度反应。针对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肺炎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包括COVID-19在内的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用药及后期基础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3.
"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涉及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基础问题。在前期提出的中医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的基础上,以中药"十八反"反药对为对象,对其当前研究基础进行整合分析。首先分析总结了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再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解析中药配伍:中药配伍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中药有效成分群(客体分子)之间以非共价键进行结合,形成新的超分子体系,再与人体(主体分子)发生印迹作用,按"印迹模板"产生药效与毒效,宏观上表现出中药的配伍规律。基于此,再从超分子化学角度分别对"十八反"各组药对进行整合分析,最后提出了"十八反"的化学动力学、网络动力学、谱毒效动力学逐层推进的超分子毒与效整合研究方法,以期为"十八反"配伍禁忌机制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基于补阳还五汤抗缺血性脑卒中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中的物质流量平衡原理,建立网络动力学平衡常数模型,阐明补阳还五汤复方抗脑缺血成分-成分作用关系,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复杂作用体系提供新思路。方法 通过UPLC-MS/MS测定补阳还五汤血药成分及其浓度,研究稳态血药浓度内再次给药对体系的扰动,以网络动力学数学模型为媒介,选取20个有效成分作为模型中的节点,计算补阳还五汤网络动力学平衡常数参数,从而以平衡常数矩阵的方式揭示补阳还五汤成分群在体内的作用关系。结果 在构建的平衡常数拓扑网络中,补阳还五汤中10种入血成分对网络有正向调控作用,按作用大小排序为异黄芪皂苷Ⅰ>琥珀酸>刺芒柄花苷>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Ⅰ>香草醛>丁烯苯酞>苦杏仁苷>氧化芍药苷>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另10种成分网络有负向调控作用,按作用大小排序为黄芪皂苷Ⅰ>洋川芎内酯C>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藁本内酯>胡萝卜苷>洋川芎内酯A>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异黄芪皂苷Ⅰ、黄...  相似文献   
25.
目的:运用分子连接性指数法与总量统计矩法控制中药质量,阐明金银花、山银花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方法:提取不同产地金银花、山银花挥发油进行GC-MS测定,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检测范围m/z 35~650;结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NIST)05和ChemicalBook数据库定性分析挥发性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总量统计矩参数和挥发性成分的零阶、一阶、二阶、三阶分子连接性指数。结果:10批金银花、山银花各指纹图谱峰数目(RSD分别为28.5%,33.4%),总量零阶矩(RSD分别为55.5%,128.9%)和总量二阶矩(RSD分别为15.3%,21.5%)不稳定,表明挥发性成分种类与含量波动剧烈;但总量一阶矩(RSD分别为7.5%,8.8%)和零阶、一阶、二阶、三阶分子连接性指数较稳定(RSD分别在8.1%~10.3%,4.2%~5.5%),表明成分整体"印迹模板"相似。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金银花、山银花这2味药材挥发油的峰数、总量一阶矩及零阶、一阶、二阶、三阶分子连接性指数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超分子气析"印迹模板"理论为指导,采用分子连接性指数法和总量统计矩参数联合表征中药体外成分"印迹模板",可宏观控制中药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26.
贺福元  邓凯文  樊启猛  刘文龙  贺鹏  李海英 《中草药》2020,51(20):5381-5388
基于中医药理论现代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当前亟需解决的3项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3项重大工程技术难题,辨中医药现代化问题之症结,明中医药现代化难题破解之必由途径,阐述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对其破解的决定性作用。置人体与中药于自然界生物演化的历史长河之中,运用超分子化学解析生命进化轨迹,溯中医药理论产生之源。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界的各类分子遵循超分子化学规律,按"印迹模板"逐级形成超分子体,由简单到复杂,由无生命的无机络合物再到有生命的酶系统,由简单的单分子到复杂的超分子机器,无不打上超分子化学的烙印。在由逐级超分子体构成生物体链条中,生物超分子化学作用贯穿始终。由"印迹模板"通道结构逐级有序排列构成经络,管控"社会分子";在人体心脏搏血的推动下,溶于血液中的客体小分子物质在脏腑经络主体大分子的"印迹模板"通道中按"气析"进行迁移,宏观表现出中医所述经络脏腑对小分子作用的各向异性,亦即脏象。据此可阐明生命科学本原和中医药"理""法""方""药"原创性理论,解决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重构并融合中医药基础理论,最终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27.
28.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核桃内种皮总多酚的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核桃内种皮总多酚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核桃内种皮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总多酚,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吸附树脂型号,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量、吸附流速、洗脱液浓度和用量等对核桃内种皮总多酚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选择X-5型大孔树,其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柱液pH 5.0,质量浓度3 g·L-1,吸附流速3 BV·h-1,上样量9.5 BV,加70%乙醇2 BV洗脱,收集洗脱液;总多酚纯度由粗提物的64.52%提高至79.64%,转移率89.83%。结论: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X-5型大孔树脂适用于核桃内种皮总多酚的初步纯化。  相似文献   
29.
目的运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补阳还五汤成分与缺血性脑卒中靶点的相互作用,探索补阳还五汤的有效物质基础及主要作用靶点。方法选取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的人体46个关键蛋白靶标,从数据库中筛选204个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所获得的活性分子与关键靶点对接,得到TotalScore,同时建立多成分-多靶点网络模型,再运用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分析各靶点与所有靶点总体行为的相似性。结果通过分子对接虚拟筛选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活性小分子,其中有22个成分与40个或以上蛋白靶点有较好的相互作用,虚拟筛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靶点,其中22个蛋白靶点与80个或以上成分有较好的相互作用。结论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可用来寻找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活性成分及主要靶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信息熵最大化原则优化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Shentong Zhuyu Decoction,SZD)的UPLC指纹图谱条件。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柱温40℃;190~400 nm全波长扫描,进样量1μL,计算信息熵,优选SZD指纹图谱信息熵最大化的波长,在最优波长下考察流动相、柱温、体积流量、进样量,以信息熵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佳条件,并以最优条件进行15批次SZD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结果信息熵最大化原则下的SZD UPLC指纹图谱最优条件为检测波长235 nm,乙腈-0.4%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40℃,进样量3μL;绝对和相对信息熵最大。15批SZD UPLC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相似度0.8828~0.9953,总量一阶矩、信息熵的RSD值分别为5.40%、2.25%,均小于10%,说明中药多成分体系总体化学结构的印迹作用趋势稳定。结论当色谱峰的峰数与峰面积达到最好表征时,其信息熵最大,此时峰数较多,峰形较优,分离度较好,理论塔板数较高,可确定最佳指纹图谱条件。信息熵最大化原则可为中药及其复方指纹图谱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为经典名方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