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现代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多阶段发展模式是“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积极治疗乳腺增生病对预防乳腺癌有重要意义。楼丽华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辨病、辨证、辨体、辨位相结合的“四辨识病”诊疗模式,在与乳腺癌等其他乳腺疾病相鉴别后,结合病因病机、体质学说、经络学说等全面认识乳腺增生病,以“三机调增”为主要手段,标本兼治,内外共治,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2.
乳腺康对乳腺纤维囊性病性激素周期节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乳腺纤维囊性病人(FCD)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月经前期血和尿雌激素(E2)和孕酮(P)分泌不同分为五型:54例A型E2在卵泡期处于高水平,使P分泌提前在排卵期出现.同时排卵期E2分泌减弱;16例B型P分泌正常.但排卵期E2分泌峰消失;16例C型排卵期E2分泌明显降低.但在月经前期P和E2持续高水平;41例D型排卵期E2峰正常,由于P分泌延迟消失.导致E2分泌在月经前期不能回复正常;6例E型没有P分泌.血尿E2含量均降低,分泌节律消失。其中25例病人经用乳腺康治疗后血尿E2和P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中药包穴位热熨联合抗呕药防治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131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67例)和B组(64例)。A组采用中药包热熨加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治疗,B组采用安慰剂热熨加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化疗后第1~5天眩晕VAS评分和化疗致恶心呕吐(CINV)次数变化,化疗前、化疗后第1天和化疗后第5天血清5-HT含量的变化。结果化疗后第5天A组血清5-HT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2~5天,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3~5天,A组患者CINV次数低于B组(P0.05)。结论丁香柿蒂散热熨神阙穴可减轻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  相似文献   
64.
消增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消增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口服消增颗粒,每次1包,每日2次.对照组40例,口服乳癖消,每次3片,每日3次.2组均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2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增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5.
30例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病免疫组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R、PR、Ki-67、CerbB-2、p53在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测定并比较乳腺单纯囊肿、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乳腺癌各30例的ER、PR、Ki-67、CerbB-2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的阳性率。结果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组ER、PR的阳性率高于单纯囊肿组和乳腺癌组(P均<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组Ki-67的阳性率高于单纯囊肿组(P均<0.05)p53与CerbB-2的阳性率单纯囊肿组与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组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低于乳腺癌组(P<0.01)。结论ER、PR在伴不典型增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刺激、激活作用。Ki-67是癌前病变活跃的早期生物学标记物,其高表达可作为癌前病变活跃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66.
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与性激素、钼靶X线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钼靶X线的关系,建立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 34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3型,测定其排卵期垂体性腺激素,包括雌二醇(E2)、孕酮(PP)、睾酮(PT)、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值,同时进行钼靶X线检查.结果 乳腺增生病患者排卵期FSH、LH、E2值均明显降低(P<0.05),PRL、PP值明显增高(P<0.05),PT值无显著变化.冲任失调型FSH值高于肝郁气滞型(P<0.05),肝郁气滞型LH值高于冲任失调型(P<0.05);E2按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依次减低.乳腺钼靶X线图像表现为肝郁气滞型和痰瘀互结型以小叶型为主,结节型次之;冲任失调型以结节型为主,小叶型次之.结论 乳腺增生病患者排卵期垂体-性腺激素水平呈紊乱状态,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的性激素、钼靶X线影像学改变特征各不相同,性激素、钼靶X线影像学改变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7.
乳房单纯囊肿是乳房良性肿瘤中的一种,临床并不少见,约占乳腺疾病的3.6%,我们采用局部穿刺抽液配合中药内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8.
对23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治疗前后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及月经前期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和催乳素进行了测定,并与15例健康人的测定结果对照。结果显示:健康人除催乳素外,其他垂体-性腺激素都有明显的周期节律变化;乳腺增生病患者垂体和性腺激素分泌节律紊乱,孕激素分泌时间延长,雌激素分泌在卵泡期和月经前期增高,而在排卵期降低,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分泌在排卵期均降低,而在黄体期却增高。经用乳腺康治疗2~3个月后,垂体和性腺激素分泌节律趋于正常。孕激素在月经前期回复到最低点,雌激素在卵泡期和月经前期降低,而在排卵期明显升高,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在排卵期出现一个接近正常的分泌峰。本研究认为,乳腺康中的二仙汤可以调整性激素的周期性节律;而乳腺康中的逍遥散可以调节肝脏对激素的灭活功能。  相似文献   
69.
对23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治疗前后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及月经前期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和催乳素进行了测定。并与15例健康人的测定结果对照。结果显示:健康人除催乳素外,其他垂体-性腺激素都有明显的周期节律变化;乳腺增生有病患者垂体和性腺激素分泌节律紊乱,孕激素分泌时间延长,雌激素分泌在卵泡期和月经前期增高,而在排卵期降低,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分泌在排卵期均降低,而在黄体斟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最近3年新收治的6例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双侧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2.1%,均是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有4例。第一侧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3.5岁,第二侧乳腺癌为46.2岁。其中有肿瘤家族史者4例,有乳癌家族史者2例。均经手术明确病理诊断,双侧病理类型相同的有2例。术后根据情况配合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结论:双侧乳腺癌的发病存在高危因素,应早发现、早诊断,积极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