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6例特重烧伤真菌感染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真菌感染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6例特重烧伤真菌感染病例.采用静脉滴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选用敏感抗生素静滴,无混合感染者尽量不用或选择窄谱抗生素防治细菌感染;并积极及时切痂植皮覆盖创面,特别是可疑霉菌感染创面.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3例,曲霉菌2例,毛霉菌1例;除1例曲霉菌感染来势凶猛治疗失败外,其余5例均治愈.结论早期诊断、早期防治、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积极切痂等创面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皮肤创伤修复的新靶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核激素受体家族成员中配体诱导激活的转录因子,由英国科学家Issemann和Green[1]于1990年首次报道。它在两栖类、啮齿类动物和人类中均存在3种亚型,即为PPARα(NR1C1)、PPARβ/δ(NR1C2)和PPA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β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介导的HaCa了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复苏HaCaT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行转染)、对照组(单纯用脂质体处理)、错义寡脱氧核苷酸(scrODN)组(转染PPARβscrODN)、asODN组(转染PPARβasODN)、TNF-α组(受TNF-α刺激)、scrODN TNF-αC组(同scrODN组处理后受TNF-α(刺激)、asODN TNF-α组(同asODN组处理后受TNF-αC刺激),PPARβscrODN或asODN均为4μmol/L,TNF-α为10μg/L。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观察PPARβ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亡核百分率;采用噻唑蓝法测定存活细胞数;采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s)比色测定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对照组、scrODN组PPARβ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相近;asODN组则明显下降。正常对照组、scrODN组及asODN组凋亡核百分率低下,存活细胞数较多,caspase-3活性也处于低水平。TNF-α组、scrOON TNF-α组凋亡核百分率分别为(33.1±2.7)%、(32.9±3.0)%,存活细胞数较少,caspase-3活性较高;asODN TNF-α组凋亡核百分率增至(58.8±4.6)%,且存活细胞数、caspase-3活性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前2组(P<0.05)。结论PPARβasODN能促进TNF-α介导的HaCa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陕西省各地区及周边省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方式及频率。方法 采集陕西、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共986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外周血, 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对GJB2基因、SLC26A4基因以及线粒体12S rRNA 1494以及1555位点进行直接测序,序列与NCBI网站标准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本研究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包括陕西省821例,甘肃省111例,宁夏回族自治区54例。其中GJB2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陕西省19.85%(163例),甘肃省18.92%(21例),宁夏回族自治区20.37%(11例)。GJB2基因最常见突变方式235delC检出率陕西省13.46%,甘肃省13.51%,宁夏回族自治区11.11%。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陕西省14.74%,甘肃省11.71%,宁夏回族自治区7.41%。SLC26A4基因最常见突变方式IVS7-2检出率陕西省7.31%,甘肃省9.46%,宁夏回族自治区0.93%。陕西省共15例携带线粒体均质性突变(1.83%),甘肃省6例携带线粒体均质性突变(5.41%),宁夏回族自治区1例携带线粒体均质性突变(1.85%)。结论 GJB2基因及SLC26A4基因的致病率及携带率与西北地区平均水平较为一致,高于既往数据水平,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携带率整体偏低。本研究将为陕西及西部地区开展聋病基因筛查、早期诊断以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5.
痹者,闭也,是临床多发疾病,痹证多因机体元气亏虚,营卫失和,复感风寒湿热外邪从而出现肢体关节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病程缠绵,易复发。芳香药物多味薄气厚,药性缓和,善走窜,有入络祛邪、散寒除湿、行气活血的功效。芳香药物还具有一定止痛作用,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本文介绍崔公让教授根据临床经验采用芳香药物组方,用利水化湿、散寒除痹、行气活血三种治则分别治疗着痹、痛痹、行痹的经验。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陕西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方法采集陕西省800例散发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和104例听力正常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全部编码区并进行测序,序列与GJB2基因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共检出29种突变类型,包括5种多态性改变、19种病理性突变以及5种未见报道的突变类型。耳聋患者与对照组间235delC和299_300delAT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3例患者由于携带GJB2基因纯合/复合杂合突变致聋。结论 GJB2基因235delC、299_300delAT以及176_191del16为陕西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最常见的三种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27.
目的CHARGE综合征是一种以耳部畸形耳聋为主要表现、已被广泛认可的多系统畸形综合征,国内仅有散在个案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CHARGE患者的耳科临床特点、诊断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以CL Hale2016年所提出的诊断标准为依据,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19年9月我科收治的耳科患者病情资料,总结CHAR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听力学表现和颞骨影像学表现。结果共发现6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1岁2月~16岁,中位年龄9.8岁。患者均因耳聋就诊,行走平衡发育障碍,基因检测CHD7基因病理性突变。合并耳部结构畸形类型及比例依次为:半规管及前庭发育不良100%(12/12)、耳蜗畸形83.3%(10/12)、听神经发育不良83.3%(10/12)、听骨链畸形58.3%(7/12)、耳廓结构或形态畸形58.3%(7/12)、分泌性中耳炎50%(6/12)、异常乳突导静脉50%(6/12)。1例为传导性耳聋接受单侧鼓室成型术,4例为极重度耳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1例极重度耳聋患者因较为严重的心脏疾病暂时未能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上述患者均合并其他系统发育畸形:先天性心脏病5例、眼部脉络膜缺损或视神经发育不良4例、后鼻孔闭锁1例、多指畸形1例、性腺发育不良1例。结论先天性耳聋患者的颞骨CT提示半规管前庭发育不良时,如果患者合并耳廓形态结构畸形或眼、鼻、心脏等畸形,医生应考虑到CHARGE综合征的可能性。结合基因诊断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8.
烧伤后由于坏死组织刺激,引起创面局部中性粒细胞和单巨噬细胞聚集、黏附和释放炎症介质,导致机体血中和痂下水肿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升高,而烧伤创面愈合的关键在  相似文献   
29.
梁鹏飞 《中外医疗》2012,31(16):95-95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患注射左旋氧氟沙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为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治疗中的59例下呼吸道感染病患注射左旋氧氟沙星(沙星组),另57例注射头孢曲松钠(头孢组),观测并记录注射前后的体温和体症,行常规功能性检查、X线检查,培养痰液。结果共培养57株菌株,有52.6%呈阳性,注射治疗后有4例呈阳性(7.0%),沙星组的清除率为88.2%(15/17),头孢组的清除率为74.6%(11/13),P〉0.05无统计差异;沙星组共56例症状改善,改善率为94.9%,头孢组共53例症状改善,改善率为93.0%,P〉0.05无统计差异;沙星组共3例出现不良反应,百分比为5.1%,头孢组共4例出现不良反应,百分比为7.0%,P〉0.05无统计差异。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患可通过注射左旋氧氟沙星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疗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每日晨服奥美拉唑;对照组予口服硫糖铝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23%;对照组有坝率76.19%。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