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内服中药治疗房颤6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5例均为我院1997年5月以来的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26例,女39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3岁,平均55.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2个月,平均18个月。无并发症者(不明原因)8例,并发冠心病26例,高血压病19例,风心病8例,甲亢2例,心肌炎2例。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居口腔黏膜病首位[1].2002年7月-2008年10月,笔者采用香菇多糖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3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楼建林  郭良  赵佳正  郑伟慧  韩春  谭向荣  赵坚强  梁忠 《浙江医学》2017,39(22):1961-1964,198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行手术治疗的2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与手术治疗特点及预后情况。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5岁。5例为初治患者,23例为再次治疗患者(其中15例有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采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6例转移淋巴结位于鼻咽部或口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上),12例转移淋巴结位于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切口入路达根治性切除。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或颈部淋巴结复发5例,出现咽旁淋巴结复发2例,伴远处转移8例。随访中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颈部肿瘤进展,1例死于恶病质,5年累积生存率82.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虽然病期较晚,但通过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好。颈部切口入路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转移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高原地区空气干燥,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地区,同时高原地区氧含量低,又会加重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而肺气肿、肺大泡、肺动脉高压本身就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患者身处高原地区,其病理生理情况与低海拔地区有较大的不同,临床行肺减容术(LVRS)面对的问题和困难也有较大的差别。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LVRS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6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患者,均行胸腔镜下LVRS,其中单侧LVRS 40例,双侧LVRS 16例。观察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2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肺动脉压、每搏输出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登楼试验。以术后饮食、睡眠、平卧、胸闷气短、登楼试验的改善情况(以患者主观感受肯定或者否定)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40例行单侧LVRS患者,2例半年内分期行双侧LVRS患者,14例同期行双侧 LVRS患者中2例死亡。术中切除每侧肺容积的20%~70%。其中术后2周、2个月FEV1、每搏输出量、PaO2及登楼试验均高于术前,肺动脉压、PaCO2均低于术前(P<0.05)。患者睡眠、登楼试验改善率由术后2周的60%左右升高到90%左右及以上,胸闷气短改善率由术后2周的75%左右升高到90%左右。结论 胸腔镜下LVRS能明显改善高海拔地区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是适合经济欠发达的内陆高原地区治疗肺气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太乙保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协同增效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76例患者均采用太乙保肝胶囊加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76例患者单用太乙保肝胶囊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短时段辅以中医辨证调理.2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2组在临床表现、肝功能及相关血细胞、肝纤维化指标、病毒转化应答指标以及...  相似文献   
16.
梁忠  王可敬  赵坚强  赵明 《浙江医学》2015,37(11):931-933,944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orcarcinoma,PTMC)中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07年1 月至2009年12月488 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TMC 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PTMC临床病理特征、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 回归法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48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TMC 患者中,132 例(27.0%)发生淋巴结转移,均未发现远处转移。II、III、IV、V 区淋巴结转移率为11.4%,低于VI 区淋巴结转移率16.0%(P<0.01)。腺外侵犯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腺外侵犯组(字2=75.892,P<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腺体外累犯和肿瘤位置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组成,腺体外累犯和肿瘤位置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的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的特征对于PTMC 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国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沿革及我国医学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现状,并对医学院校的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舌瓣形气管切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舌瓣形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0例行舌瓣形气管切开术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50例患者行舌瓣形气管切开术均顺利。318例气管切开麻醉均成功。16例术后需更换气管套管患者无并发呼吸困难。56例全喉切除、35例近或次全喉切除术后由于喉狭窄原因不能拔除气管套管外,余下259例拔除气管套管,均未发生气管狭窄。全组有15例并发皮下气肿、4例伤口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0)5.4%。结论舌瓣形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方便气管插管麻醉,对气管及甲状腺损伤轻,可避免气管狭窄。气管套管更换方便。目的探讨舌瓣形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0例行舌瓣形气管切开术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50例患者行舌瓣形气管切开术均顺利。318例气管切开麻醉均成功。16例术后需更换气管套管患者无并发呼吸困难。56例全喉切除、35例近或次全喉切除术后由于喉狭窄原因不能拔除气管套管外,余下259例拔除气管套管,均未发生气管狭窄。全组有15例并发皮下气肿、4例伤口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4%(19/350)。结论舌瓣形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方便气管插管麻醉,对气管及甲状腺损伤轻,可避免气管狭窄。气管套管更换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带蒂横向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TRAM)重建乳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23例行乳腺癌术后即刻TRAM乳房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手术所需时间240~...  相似文献   
20.
关于经络现象病理属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经络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现代有关经络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综述讨论。从而对以往的经络研究方向进行反思,提出了经络现象是一种异常态的生命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