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31.
目的研究丹皮酚(paeonol,Pae)在体内外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抑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体外试验法和灌胃给药体内抗肿瘤试验。光镜及电镜观察各组的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丹皮酚在体外对Eca-109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342mmol·L-1;体内灌胃给予丹皮酚25、50、100和200mg·kg-1对裸鼠移植人食管癌Eca-109的抑制率分别为10.67%、23.54%、27.91%和34.46%;顺铂5mg·kg-1组抑瘤率为58.71%;丹皮酚在100mg·kg-1剂量下与顺铂5mg·kg-1联合用药抑制率为77.91%。光镜下用药组可见较多凋亡的肿瘤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聚、胞质浓缩、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表现。用药组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丹皮酚在体内外具有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3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塞克硝唑片中塞克硝唑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双英  周亚球 《中国药房》2005,16(10):783-784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塞克硝唑片中塞克硝唑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VP -ODSC18,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三乙胺(15∶85∶0.4) ,检测波长为311nm ,流速为0.8ml/min。结果:塞克硝唑进样量在0.166μg~0.832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 ,平均回收率为99.84 % (RSD=1.05 % ,n=1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塞克硝唑原料或制剂的含量测定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3.
赵扬  李玮  阚家义  桂双英 《安徽医药》2015,19(9):1679-1681
目的:研究地红霉素肠溶片中水分含量对地红霉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卡尔费休氏法测定地红霉素肠溶片中水分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红霉素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取1.41 g磷酸二氢钾与6.91 g磷酸氢二钾,加水1000 mL溶解后,过滤,即得)—甲醇(44∶37∶1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5 nm,柱温40℃。结果在水分为2%~5%,水分与主药含量下降值没有相关性。结论水分的高低并不影响主药的含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优选木鳖子脂肪油的提取工艺,明确其炮制前后脂肪油成分“质”“量”差异,为木鳖子的炮制机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索氏提取法提取木鳖子脂肪油,通过设计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的不同因素水平,考察木鳖子脂肪油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木鳖子和木鳖子霜的脂肪油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并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木鳖子制霜前后脂肪油成分的变化,确定其差异性脂肪油。结果 优选出木鳖子脂肪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6 h,提取温度为85 ℃。木鳖子制霜后脂肪油的总量下降,但其成分类别无明显变化,共鉴定出14个脂肪油成分。通过对炮制前后14个脂肪油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贡献值,筛选得到8个含量具有显著变化的脂肪油成分。结论 木鳖子制霜后去油率为13%左右,脂肪油种类无明显变化,但多个脂肪油成分相对含量具有显著变化,木鳖子制霜后脂肪油成分变化对其质量和药效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5.
妇康宝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妇康宝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白芍、当归和川芎进行了定性鉴别,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了口服液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芍药苷在0.199~1.98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3%,.RSD为0.8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妇康宝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研究O/O型纳米乳经胃肠道吸收转运及其粒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胸导管插管术同时眼眶取血的方法,比较淋巴管阻断及未阻断下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考察大鼠灌胃葛根素纳米乳后胃肠道的生物转运效率、主要转运途径和体内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粒径的纳米乳对淋巴吸收转运效率的影响。结果:葛根素口服纳米乳经胃肠道生物转运途径中约有36.8%的药物经淋巴途径转运进入体循环;纳米乳经淋巴途径吸收转运的程度与粒径的大小成反比。结论:O/O型葛根素纳米乳平均约有1/3经淋巴途径、2/3经非淋巴途径吸收进入体循环,经淋巴转运的效率与粒径相成反比。  相似文献   
137.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synthase,DXS)是甲基赤藓醇磷酸(2-methyl-D-erythritol-4-phosphate, MEP)途径中催化3-磷酸甘油醛和丙酮酸缩合生成1-脱氧-木酮糖-5-磷酸(DXP)的第一个关键酶。本研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桔梗根中克隆得到PgDXS1、PgDXS2、PgDXS3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分别为2 160、2 208和2 151 bp,分别编码719、735、716个氨基酸,同源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桔梗与橡胶树、曼陀罗及甜菊的DX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进一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gDXSs,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 (DE3)感受态细胞,成功诱导3个DXS蛋白的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gDXS1和PgDXS2蛋白主要定位于叶绿体中, PgDXS3蛋白定位于叶绿体、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个DXS基因在2个产区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3个DXS基因均在太和桔梗叶中高表达。在茉莉酸甲...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构建可量化评价我国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管理质量的指标体系。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对来自我国医疗机构19名药学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收集专家对指标的建议,建立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4.2%和89.5%;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6;两轮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4和0.234。通过两轮咨询,专家的意见达成一致,最终形成包含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量表。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建立的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管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科学性及可行性,为我国医疗机构开展药品目录管理相关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合成4种顺铂前药并考察其自组装能力,制备聚乙二醇(PEG)化顺铂前药纳米粒,联合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用于肿瘤的共同治疗。方法 以顺铂为原料药,合成4种顺铂前药(C6-Pt、C10-Pt、C12-Pt、C18-Pt);采用一步纳米沉淀法筛选出自组装能力较强的顺铂前药,制备纳米粒;完成纳米粒的外观形态、稳定性、粒径、Zeta电位及体外药物释放考察;CCK-8法考察顺铂、C12-Pt NPs对MCF-7、B16F10、LLC、4T1的细胞毒性,以B16F10为细胞模型测定BSO的无毒浓度及C12-Pt NPs和BSO联用的最佳摩尔比,考察顺铂、顺铂/BSO、C12-Pt NPs、C12-Pt NPs/BSO对B16F1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试剂盒法测定顺铂、顺铂/BSO、C12-Pt NPs、C12-Pt NPs/BSO处理B16F10细胞24 h后的胞内GSH水平。结果 成功合成4种顺铂前药(C6-Pt、C10-Pt、C12-Pt、C18-Pt);顺铂前药质量浓度为1 mg·mL-1时,仅有C12-Pt能自组装成为纳米粒(C12-Pt NPs);C12-Pt NPs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和血浆稳定性;在含0、1 mmol·L-1 DTT的PBS(pH 7.4)缓冲液中纳米粒释药缓慢,在含10 mmol·L-1 DTT的PBS(pH 7.4)缓冲液中,72 h内药物释放率可达76%;C12-Pt NPs对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顺铂;对于B16F10细胞,BSO未表现出明显毒性;当顺铂前药、BSO摩尔比为1∶40时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最强,表明BSO对顺铂前药具有较好的化疗增敏作用;与顺铂相比,顺铂/BSO、C12-Pt NPs、C12-Pt NPs/BSO处理后B16F10细胞中GS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 C12-Pt NPs制剂学性质良好,C12-Pt NPs对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BSO能够有效增强C12-Pt NPs对肿瘤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优化灵芝三萜真空耦合超声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帕金森病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为影响因素,灵芝三萜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真空耦合超声提取工艺。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模型评价灵芝三萜抗帕金森病活性。结果 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60 min,超声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95%,料液比1∶20,灵芝三萜得率为0.887%。与模型组比较,灵芝三萜组小鼠转棒时间、悬挂时间延长(P<0.05,P<0.01),Nissl、TH阳性细胞数及TH阳性纤维数增加(P<0.05,P<0.01)。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真空耦合超声提取具有较强抗帕金森病活性的灵芝三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