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羽叶丁香茎皮中环烯醚萜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色谱方法从蒙药特色药材山沉香原植物羽叶丁香的茎皮中分到1个新的和5个已知的环烯醚萜,其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分析,及与文献数据相比对鉴定。化合物1命名为山沉香萜苷A(alashanidoid A)。5个已知成分分别为(8E)-女贞子苷(2),异女贞苷(3),3'-O-β-D-葡萄糖女贞苷(4),10-羟基女贞苷(5),木犀榄苷二甲酯(6),其中3~5为丁香属内首次报道,2和6为本种内首次报道。化合物1~6抑制RAW264.7细胞中NO生成和HepG 2细胞毒的活性筛选,但不显示明显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2.
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我国岭南特色药材岗梅茎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将它们分别鉴定为柳叶绣线菊新木脂醇(1),rel-(7R,8S)-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 9-β-D-glucopyranoside(2),(+)-cycloolivil(3),(+)-syringaresinol-4'-O-β-D-monoglucoside(4),鹅掌楸苦素(5),咖啡酸(6),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7),1,2,4-苯三酚(8),3,4,5-trimethoxyphenyl-1-O-β-D-apiofuranosyl-(1″→6')-glucopyranoside(9),秦皮乙素(10),隐绿原酸乙酯(11),绿原酸乙酯(12),和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13)。化合物1~5为木脂素类化合物、6~12为其他酚酸类化合物、13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中7,8,11,13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3,9,10,12为首次从岗梅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9对RAW264.7细胞中NO的生成显示中等抑制作用,化合物10具有微弱的抑制效果,其IC50分别为35.7,50.6,98.7μmol·L-1。  相似文献   
43.
木犀科丁香属植物,自然分布于欧亚地区,在世界范围内约20余种,我国约有16种,特有种10种。丁香属植物大部分用作传统医药和园林观赏,如蒙古族药山沉香来源于羽叶丁香的根、茎及粗枝,常用来治疗胸闷气短、心肌缺血等心肺疾病。该文在2015年综述的基础上对近五年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展望,为丁香属植物进一步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4.
试论中药涌现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兴云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3):2480-2485
动植物因环境胁迫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自然进化造就的主动性和适应性结果。中国古人与历代医家经反复尝试、理性思索及几千年有效临床实践,决定了中药治疗疾病多成分优于单一成分的整体性特点,并形成具有涌现性特征的复杂系统。中药涌现性特征源于其成分多样性和不同成分之间复杂的关联性。如何获得具有等效作用并具有涌现性的新组分实体,是中药新药创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对中药涌现性特征的理解和技术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认识和研究中药需要整体观和还原论方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5.
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8种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银花不同种(忍冬、山银花、红腺忍冬、灰毡毛忍冬、细毡毛忍冬)中芦丁、金丝桃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忍冬苷、苜蓿苷、金圣草素-7-O-新橙皮糖苷、苜蓿素-7-O-新橙皮糖苷、槲皮素8种黄酮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80A,Extend-C18 (250 mm×4.6 mm ID,5 μm)。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1.2% THF,0.5% HAc;B为甲醇-乙腈(40∶6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5 nm。结果线性范围内8个黄酮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7%-102%。所有化合物的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均<3%,定量限(S/N=10)低于6.0 ng。结论该分析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分析金银花中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46.
对斯里兰卡天料木茎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应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和制备薄层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学成分,包括5个木脂素类(1–5),3个异香豆素类(6–8)和7个其他类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并与文献数据相比对,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2),(+)-异落叶松脂素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落叶松脂素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4),icariside E5(5),3-苯基异香豆素(6),homalicine(7),(–)-dihydrohomalicine(8),木栓酮(9),儿茶酚(10),对羟基苯甲酸(11),甲基呋喃阿拉伯糖苷(12),尿苷(13)。除了化合物6–8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7.
挪挪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挪挪果Flacoutia ramontchiiL.,又名大果刺篱木,在当地也称为山李子等,为大风子科刺篱木属常绿乔木,多生于海拔200~1 700 m的常绿阔叶林中或以壳斗科Fagaceae植物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中[1],主产广西、贵州及云南等省区[2]。在民间药用其种子和果实,主治风湿痹痛、消化不良、霍乱、腹泻、痢疾等疾病,名为“挪挪果”[3]。到目前为止,有关挪挪果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很少,仅有印度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从其中分离得到了胡萝卜苷,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爪哇脚骨脆Casearia velutina茎及枝条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现代色谱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并结合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酸葡萄糖苷(Ⅰ)、儿茶素(Ⅱ)、腺嘌呤核苷(Ⅲ)、(2R,3S,4R,5R)-直链肌醇(Ⅳ)、5-p-trans-coumaroylquinic acid(Ⅴ)、3'-O-methyIquercetin 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Ⅵ)、(3S,6R)-trans-linalool-3,7-oxideglucoside(Ⅶ)、蔗糖(Ⅶ)、果糖(Ⅸ).结论 该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爪哇脚骨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9.
通过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从藏族药矮紫堇Corydalis hendersonii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类和2个酚苷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分析和与文献数据对比鉴定为groenlandicine(1),小檗碱(2),普罗托品(3),隐品碱(4),N-反式-阿魏酰去甲辛弗林(5),3-(4-hydroxy-3-methoxyphenyl)-N-[2-(4-hydroxy-phenyl)-2-methoxyethyl]acrylamide(6),N-顺式-对香豆酰去甲辛弗林(7),N-反式-对香豆酰去甲肾上腺素(8),N-顺式-阿魏酰去甲辛弗林(9),apocynin(10),glucoacetosyringone(11),其中化合物10,11为属内首次报道,化合物1,2,5~9为该种内首次报道。以上化合物经PC12细胞体外抗损伤及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5和7在10μmol·L-1时对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化合物2对由凝血酶(THR),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超过60%,化合物3对THR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60.33±2.27)%。  相似文献   
50.
山沉香是一种特色蒙古族药,具有抑赫依、清热、止痛、利呼吸的功效,临床用于冠心病、失眠、哮喘等心肺疾病治疗。作为山沉香药效物质系统研究的一部分,该研究通过LC-MS和1H-NMR导向分离法,从山沉香乙醇提取物的多个含有萜类的流分中,分离得到11个新倍半萜类成分,其平面结构经质谱、1D NMR和2D NMR数据分析鉴定,依次定名为羽叶萜C和D(1、2)、阿拉善丁香萜T~ZI(3~11),结构类型包括羽叶烷、蛇麻烷、裂环蛇麻烷、愈创木烷、石竹烷、裂环艾里莫酚烷、isodaucane等,但因为化合物含量低、手性中心多或结构本身的柔性、无紫外吸收等原因,立体构型有待确定。类型多样的倍半萜成分,进一步丰富了丁香属和本种植物的化学成分谱,并为进一步阐明山沉香的药效物质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