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漫话百合     
百合始载于《本经》,因其鳞茎由二、三十瓣重叠累生于一起,仿佛百片合成似的,状如白莲花,故名百合。我国人民对百合有浓厚的感情,因“百合”二字有百事合心之意,且百合的鳞茎瓣瓣紧抱,象征着团结、友好,故过去民间每逢喜庆吉日,常以百合为礼品相馈赠。昕以百合为我国传统花卉,我国人们喜种百合以作观赏,宋代风流才子陆游种植百合,兴趣浓厚,若获百合,尤如孩童获  相似文献   
32.
<正> 盛国荣教授,1913年生于八代世医之家.家学渊博,幼承庭训,16岁行医.曾受上海陆渊雷、章次公等名师熏陶,并勤求博采,撷取精华.盛老精于《内经》,擅长温病,善用古方而不泥古.他说:"白虎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其主药石膏吾更喜用.临证配伍不同,治法各异,然清热养津作用则同.本品尚有降逆镇静之功.配知母滋阴降火,退虚热."《名医别录》谓石膏性大寒,后世医家多畏之.对白虎汤的应用过分拘谨于"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大症.而盛老认为不  相似文献   
33.
<正> 盛国荣教授系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福建中医学会副会长。行医教学五十余载,医术精深,诲人不倦。笔者跟师学习时间短,仅能初步介绍盛老的部分经验。善于探索独具慧眼盛教授幼承庭训,至十三岁学习《内经》、《难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医籍,精勤不倦,自后旁及各家医著,善于探索民间单验方。漳洲市璞山岩僧传秘方“八宝片仔(?)”,清初  相似文献   
34.
盛国荣教授临症五十余年,擅治疑难疾患,而对于慢性病症的治疗深有研究,远近求医、通函问病者,应接不暇。本文介绍盛老治疗胃脘痛的经验。盛老认为“百病皆生于气”,尤其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乃人身升降之枢纽,为仓廪之官,主纳食消谷。盖胃禀冲和之气,稍有偏胜,每易成病,古人有“六腑以通为用”之说,治疗胃脘痛则以“通则不痛”而立论。盛老尝云:“通之之法……虚者补之,寒者温之,气陷者升之,气郁者舒之,火热者清之,湿阻者化之,食滞者导之,痰凝者开之,血淤者行  相似文献   
35.
最近,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同志在厦门视察期间特地会见了著名老中医、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盛国荣教授,并挥毫题赠“长乐永康”四个大字,祝盛老健康长寿。 盛国荣教授出生于1913年11月,至今已83高龄,从小身体羸弱,在旧社会曾罹患过肺结核、肠伤寒、黑天花等被当时社会视为危重绝症,九死而一生。70年代初,因应前线部队急诊之  相似文献   
36.
柯联才  王细川 《新中医》1989,21(3):15-16
本文以130例不同病种患者的腭粘膜征的变化与血液流变学的检测作对照观察,初步表明:将腭粘膜征作为中医“瘀血”征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纪念近代中医学家吴瑞甫先生及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6月14~16日在福建厦门隆重举行,省卫生厅余育元、健康报社谢量海、省中医学会王宜万等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卫生部中医司发来贺电、兄弟地区学会及省内外中医专家、教授,姜春华、李聪甫、黄星垣、俞长荣等遥寄贺信。厦门市王金水副市长在会上对吴瑞甫先生献身医学精神给予高度评价。新加坡来宾在会上热烈赞扬吴老对发展新加坡中医事业作出很大贡献。参加纪念会代表有福建省、市、县各级中医代表,省外、海外来宾近200人。其中有上海  相似文献   
38.
39.
肝肿大为临床之常见症。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尚有一些原因不明者。有的患者在治疗上颇为棘手,而且长久肝肿大不消亦为患者一大精神负担。余在临证遇有此类患者时,恒于辨证的基础上,汲取已故上海名医章次公氏之经验,以地鳖虫研末,每次1.5克,红参3克煎汤送服,每收卓效。尝治一李某,男性,年届不惑。体检时B超发现肝肿大在右  相似文献   
40.
“评吴瑞甫《伤寒纲要》”在贵刊1985年第6期刊登后,读者曾来函希望将吴老该书原文摘录登载。今据厦门焕文印书馆1936年3月印行的《伤寒纲要讲义》,作了摘按以飨读者。〔原文〕伤寒原始仲景伤寒一书,乃治六气之书,不止为伤寒言也,真能读伤寒论者,以治伤寒也可。以治杂病亦无不可。盖人身之经气腑气脏气,一定而不易者也。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气也,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如肝为风脏,膀胱为寒水之腑,脾为湿土,大肠为燥金,心为君火,胆为相火之类,皆与天之六气隐相符合。是六气乃人所赖以生者,而何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