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0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94篇
内科学   34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442篇
预防医学   188篇
药学   181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7 毫秒
61.
62.
目的研究影响根管治疗效果的常见因素,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收集405例根管再治疗患者共493颗患牙,包括前牙115颗,前磨牙91颗,磨牙287颗。记录患牙的临床表现、X线片表现、冠修复或充填情况、根管再治疗情况等,分析临床上影响根管治疗效果的问题,总结引起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患牙中,根管欠填464颗(94.1%)、超填8颗(1.6%),遗漏根管138颗(28.0%),存在钙化根管134颗(27.2%),根管偏移202颗(41.0%),根管内异物27颗(5.5%),髓腔或根管穿孔15颗(3.0%),冠方修复不完善340颗(69.0%),有根尖暗影356颗(72.2%),有症状的患牙307颗(62.7%)。磨牙遗漏根管、根管偏移的比例较前磨牙和前牙高。470颗患牙能够顺利完成根管再治疗,23颗患牙因根管异物无法取出、根管超填、根管偏移严重、治疗中根尖区侧穿、髓腔穿孔较大等问题经根管再治疗后症状不缓解而拔除。结论引起根管治疗失败的常见因素主要是根管欠填、冠方修复不完善、根管偏移、遗漏根管,大多数患牙采用规范的根管治疗技术进行根管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六手操作在根管预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拟接受根管预备的患者106例,治疗完成后,记录每颗患牙的诊治时间,并由患者填写综合满意度调查表.比较采用六手操作和四手操作进行根管预备所需诊治时间及患者治疗后的综合满意度.结果 采用六手操作和四手操作进行根管预备,每颗患牙平均诊治时间分别为(44.96±12.59) min、(55.33±14.5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003).患者治疗后的综合满意度分别为(8.89±0.69)分和(8.31±1.16)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09,P=0.0016).结论 在根管预备中采用六手操作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综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64.
我们于2010年应用超声骨刀(ultrasonic osteotomy)对1例眉弓轮廓过突美容就医者进行了前额截骨术,收到理想效果,同时与另1例采用常规电动来复锯前额截骨矫治的相同病例进行了比较,现将比较情况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报道对超声骨刀的截骨原理、特点以及在前额轮廓畸形矫治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情况,本文引“感染指数”这一评估指标。探索测算感染指数的最佳方法,以便更加科学的反映实验动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感染指数,也称感染度,它是对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定性指标。通过加工汇总实验动物的病原体感染率,综合反映某一特定实验动物群体的病原体感染状态或趋势的一种指标。结果 总体上,小鼠病原体感染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大鼠的病原体感染指数则逐年上升。分别比较各类病原体感染指数发现,小鼠中寄生虫感染指数最高,而大鼠中细菌感染指数最高。结论 感染指数分析揭示了实验动物质量的基本状况,需要加强对小鼠寄生虫的监测,而大鼠的细菌检测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小鼠病原体感染情况得到控制,大鼠各类病原体的控制情况均逐年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66.
室壁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评价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目的 探索用室壁应力 (stress)与应变 (strain)的关系评价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 5 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3 0例健康人。应用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射血分数 (EF)、心指数 (CI)、重量指数 (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 (RWT) ,并联合袖带肱动脉血压值计算左心室收缩期室壁经线峰值应力 (Pσm)。根据LVMI和RWT将高血压病分为左室正常构型和左室重构两组。在数字化超声工作站中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获取左室前壁心肌 2个节段长轴应变曲线和峰值收缩应变值 (PSS)。结果 ①以EF ,CI表示的心脏收缩功能 ,在高血压病左室正常构型组值中无明显变化 ;而在高血压病左室重构组中下降 ,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②Pσm在高血压病两组中较对照组均有增高 (P <0 .0 5~ 0 .0 1)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③高血压病两组左室前壁基底段 (Bas)和中段 (Mid)的 pSS值均显著下降 (P <0 .0 1)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④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两组Pσm与PSSBas和PSSMid均呈显著负相关。根据正常构型组Pσm与PSSBas直线回归方程计算 ,在相同Pσm水平 ,左室重构组PSSBas的实测值显著低于预测值及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值较正常构型组显著下降 ,差  相似文献   
67.
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它日益成为医院科学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有力手段.我们通过本院信息系统的查询,随机选取320例不同病种病人的住院费用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在医院医务人员中,护士这一大群体,其劳动付出所收取的医疗费用是最低的,以我院为例(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平均仅占医疗费的5.9%.在全社会呼吁降低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增加医护人员劳务费的收费,充分肯定护士职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对待护士的劳动付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介绍一种即微创又有效的阴道紧缩手术。方法采用打孔器在会阴处打6个小孔,将2根双向倒齿线经小孔对盆底肌肉行双菱形法缝合,收紧盆底肌肉,缩小阴道口。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40 min,平均35 min。出血量较少,无瘢痕形成。获随访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采用双菱形缝线法阴道紧缩术,设计科学,损伤小,不遗留瘢痕,且并发症较少,是改善阴道松弛及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的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膀胱炎患者采用膀胱水囊扩张后行药物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接诊的膀胱炎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用膀胱水囊扩张后行药物灌注治疗,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皆有明显减轻,同时睡眠得以改善,而血尿也消失;治疗前后PST评分与PUF评分及膀胱容量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炎采用膀胱水囊扩张后行药物灌注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除了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外,还能改善PST评分与PUF评分及膀胱容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f]体富血小板血浆一脂肪颗粒填充面部凹陷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寓血小板血浆加自体脂肪颗粒,对35例面部凹陷患者进行填充修复。3~6个月后,用Fuzzy评判法(模糊评判法)对面部凹陷部丰满度、注射次数、手术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患者面部获得了一个相对对称且自然的外观,填充修复效果稳定,未见明显脂肪吸收。医患双方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有效这一隶属度最高。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面部脂肪移植,有助于脂肪仃活和减少脂肪吸收,填充矫治面部软组织缺损畸形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