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3篇
中国医学   2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61.
目的 探究正品重楼及其混淆品中9个皂苷类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为重楼鉴别及扩充重楼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Ⅲ、重楼皂苷Ⅳ、重楼皂苷Ⅴ、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D、重楼皂苷H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其含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长柱重楼和南重楼分别与云南重楼与七叶一枝花相似,但含量不及2种正品;白花重楼的9个皂苷含量明显低于2种正品重楼,但也有一定的入药价值;毛重楼与凌云重楼中皂苷含量极低,药用价值低。结论 基于9个甾体皂苷能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重楼正品及混淆品进行初步鉴别,并且该研究为重楼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也为缓解野生重楼资源紧缺现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62.
目的 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研究重楼皂苷Ⅰ的发育毒性、抗血管新生活性,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重楼皂苷Ⅰ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受精后6 h(6 h post fertilization,6 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重楼皂苷Ⅰ中96 h,在实验终点确认重楼皂苷Ⅰ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曲线,计算20%致死浓度(20%lethal concentration,LC20)。在实验终点,以斑马鱼自主抽动次数、96 hpf心率、斑马鱼肝脏面积、静脉窦-动脉球间距、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等指标,结合吖啶橙、油红O染色观察综合评价重楼皂苷Ⅰ的发育毒性及其相关靶器官毒性。安全剂量条件下,以斑马鱼肝脏面积和静脉窦-动脉球间距评价重楼皂苷Ⅰ对相关靶器官的影响,同时以节间血管数评价重楼皂苷Ⅰ对斑马鱼节间血管生长的影响。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重楼皂苷Ⅰ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并通过qRT-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重楼皂苷Ⅰ...  相似文献   
463.
目的:探索并建立中药全蝎产地与其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的关系,并运用计算机语言实现样本的产地推测功能。方法:将30批全蝎经过微波消解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铅、镉、砷、汞、铜元素的含量,检测结果经SPSS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运用R语言和C#开发具有全蝎样本产地识别功能的应用程序。结果:30批全蝎样品铅、镉、砷、汞、铜检测结果的中位值分别为0.208、1.710、0.567、0.010 4、170.0 mg/kg;经SPSS数据分析发现检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区分产地的效果;通过R语言结合C#编写的程序可以通过主成分参数对未知产地的全蝎进行产地推测。结论:全蝎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与其产地存在关联性;使用R语言和C#所编写的产地推测软件具有进一步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64.
目的 以对乙酰氨基酚(APAP)为例,通过优化其对斑马鱼幼鱼肝毒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参数,确立基于斑马鱼幼鱼模型的肝毒性快速评价方法及药物肝损伤分级方法。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APAP处理斑马鱼幼鱼,在实验终点(药物暴露后48 h/24 h)统计不同处理组斑马鱼的死亡率,并绘制“死亡率—浓度”效应曲线,计算最大耐受浓度(LC0)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考察并优化斑马鱼幼鱼在APAP毒性研究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斑马鱼鱼龄[3 dpf、4 dpf(受精后天数:dpf)]、给药暴露时间(48 h、24 h)和孔板(6孔板、12孔板;6 mL、4 mL),并从以上3个水平设计正交实验,建立斑马鱼肝毒性模型的最佳实验条件参数。另择3 dpf斑马鱼幼鱼[3 dpf-48 hpe-12孔板(暴露后小时:hpe))]与选定条件(4 dpf-24 hpe-12孔板)进行比较,以表型评价、组织病理学评价、体内凋亡评价、生化指标及肝脏区域面积作为系统生物学评价指标,确认斑马鱼整体肝毒性评价的方法和损伤参照标准。结果 以实验所得各组LC50为指...  相似文献   
465.
采用斑马鱼幼鱼模型探讨闹羊花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根据闹羊花不同浓度暴露处理下受精后4 d斑马鱼幼鱼的存活数计算死亡率,并拟合其量毒曲线初步评估闹羊花的毒性大小,从而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法和吖啶橙(aeridine orange, AO)染色法对比观察闹羊花提取物亚致死浓度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的肝脏表型,并测定对比不同处理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的活性以确认闹羊花的肝脏毒性,进一步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斑马鱼幼鱼体内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气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联用(GC-TOF-MS)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闹羊花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大小呈剂量依赖性,全部致死浓度为1 100μg·mL-1,亚致死浓度为448μ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