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功能评分、VAS评分、左右椎动脉(LVA/R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30/36)和73.33%(22/30);②两组症状和功能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眩晕症状和血液动力学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63.
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Freiberg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13例(18足),其中男1例(1足),女12例(17足).合并蹲外翻12例(17足),创伤性关节炎1例(1足).病变均为第2跖趾关节.X线参照Smillie分期,所有惠足均为晚期,其中4期11足,5期7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随访时间3~17个月,平均11.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术前AOFAS评分平均为(50.06±9.59)分,术后平均为(77.50±4.99)分,术后与术前AOF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痛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64.
点穴疗法治疗产伤性痉挛型脑瘫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点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探讨中医治疗脑瘫疗效的评价方法。方法:40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男23例,女17例;年龄:1-3岁15例,4-6岁18例,7-9岁5例,10-12岁2例。将患儿的智力、语言、流涎、手持物、拇指内收、翻身、坐、站立、行走、剪刀腿10项指标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异常(障碍)4级,分别评6、4、2、0分,治疗后每项每改善1级得2分;同时记录治疗前后肩外展、伸肘、伸腕、前臂旋后、髋外展、下肢直腿抬高、伸膝、踝背伸的度数并进行评分,治疗后挛缩关节活动度改善大于10°、15°、20°、25°、30°者,分别得1、2、3、4、5分。结果:18个观察项目除智力外,其余各项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治疗后改善明显(P<0.01),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17例,中15例,差3例。有效率92.5%。结论: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能较好反映患者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与滑膜皱襞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7例经体检及MRI检查诊断为半月板损伤而关节镜检部分为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患者,结合术前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用关节镜进行治疗。结果67例术前诊断为半月板损伤患者中,13例为滑膜皱襞综合征,51例为半月板损伤,3例为髌骨软化症。手术前后HSS评分为(53.20±7.42)和(61.70±7.48)分。结论半月板损伤与滑膜皱襞综合征在病史、症状、体征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术前通过临床仔细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6.
膝骨性关节炎早期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膝骨性关节炎 (OA)为临床常见 ,随着对其病因病机、临床病程和流行病学的研究不断进展 ,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见诸文献 〔1〕。因而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 ,各种方法的疗效如何 ,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我科自 1995年来运用中西医不同的方法治疗膝早期骨性关节炎患者 2 38例  相似文献   
67.
小切口翻修术治疗外翻术后复发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趾外展外翻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足结构性畸形,其手术治疗方法虽有 100多种,但至今尚未有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1- 3],且术后常复发畸形。如何治疗外翻术后复发畸形,仍是骨科界探讨的课题。 1993年 5月~ 1999年 2月,我们采用小切口翻修术治疗外翻术后复发畸形 26例 (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关节镜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KOA)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57例(57膝)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后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KOA患者,术后配合电针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HSS膝关节专用评分表对患者膝关节治疗前后功能分别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57例膝中:肿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者39例(68%):肿痛消失,下蹲略受限者17例(30%);疼痛及关节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者1例(2%).治疗前后膝关节HSS评分为(50.3±5.42)和(59.2±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合电针治疗KOA有效.  相似文献   
69.
微创截骨治疗小趾囊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微创截骨治疗小趾囊炎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7年8月采用微创截骨方法治疗小趾囊炎,其中37例69足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相关解剖角度。应用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果]第4、5跖骨间角术前为14.36°±7.32°,术后为9.36°±2.92°;小趾内翻角术前为20.44°±7.36°,术后为4.36°±1.35°;改良第4、5跖骨间角术前为10.36°±2.81°,术后为7.83°±2.37°;第5跖骨外翻角术前为5.46°±1.70°,术后为2.13°±0.38°。术前AOFAS评分为(45.7±5.6)分,术后为(85.3±5.1)分,两者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截骨治疗小趾囊炎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0.
玻璃酸钠在膝骨关节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结合痛点封闭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OA)的疗效和意义。方法随机对30例膝OA患者,行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结合关节周围痛点封闭,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功能活动明显改善,优良率为83.33%,有效率为96.67%。结论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结合关节周围病点封闭,疗效好、见效快而持久,是治疗膝OA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