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348例需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4例。观察组给予芬太尼1.0 g/kg+丙泊酚1.0~2.0 mg/kg,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0.5 g/kg+丙泊酚1.0~2.0 mg/kg。术中监测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应用丙泊酚总量及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麻醉,不仅安全性高、丙泊酚用量少,而且患者苏醒时间快,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对比全自动酶免和手工酶免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结果,探讨更科学可靠的检验方法.方法 分别用全自动和手工酶免对健康体检人员和乙肝病人血样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对检验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 在对健康人群检测中,采用全自动酶免和手工酶免对健康人群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显示全自动酶免阳性例数为1例,占0.25%,而手工酶免为8例,占2.03%,两组患者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检测中,结果 显示全自动酶免阳性例数为149例,占65.93%,而手工酶免为88例,占38.94%,两组患者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自动酶免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结果 假阳性和假阴性均明显优于手工酶免检测,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3.
砷作为一种可影响人类健康的毒性物质, 过量时可引发包括认知障碍在内的多种神经功能障碍。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均显示, 砷暴露不仅可以使人出现智力障碍, 引发外周神经病变, 还会使人群及动物行为出现异常。目前, 砷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仍不明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α(PGC-1α)作为一种核转录辅助激活因子, 能与转录因子或其他辅助激活因子相互作用, 在线粒体生物发生、能量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PGC-1α通过激活线粒体生物发生影响能量代谢, 激活氧化应激调节因子[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影响氧化应激等方式, 减轻砷对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血脑屏障(BBB)的损伤。本文总结了砷致神经系统损伤及PGC-1α在砷致神经系统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为进一步防治因砷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肺腺鳞癌(AS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0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ASC患者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生存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筛选ASC癌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子,评价其生存差异和建立模型。结果:149例患者总mOS为17.7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化疗、联合治疗、瘤周有炎症变化、脑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mOS高于未手术组(P<0.001);化疗组mOS高于未化疗组(P=0.005);联合治疗组mOS高于未联合治疗组(P=0.002),瘤周无炎症变化组mOS高于瘤周有炎症变化组(P=0.013),脑转移组mOS低于无脑转移组(P<0.001),高风险组(≥3分)mOS高于低风险组(<3分)(P=0.054)。基于上述5个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生存的准确度为0.752 (AUC=0.752,95%CI:0.659~0.845),模型预测患者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的一致性较高。结论:ASC整体预后差。瘤周炎症变化、脑转移、手术、化疗、联...  相似文献   
45.
FLAIR序列的技术原理及在脑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梅  王永生 《上海医学影像》2000,9(2):120-123,126
自从MRI问世以来,检出脑部病变最敏感的序列被认为是常规SET2加权序列。因为脑内大多数病变组织内(例如胶质细胞增生、肿瘤、梗塞、脱髓鞘或脑软化等)水含量增加,T2弛豫时间增加,表现为介于CSF和脑灰白质之间的信号强度。这些中间性信号强度需获取T2加权像(T2WI)和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加以准确解释,特别是病变位于CSF边缘时,但其不足点是成像时间长(如10-12分)。随着快速成像技术的广泛使用,一种提供好的T2权重的快速脉冲序列,称为FSE(fast spin echo)或TSE(turbo spin echo)序列(其名称依赖于机器制造时的命名)近五年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通络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T2DM)心肌病大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T2DM心肌病大鼠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心肌病组、苯那普利阳性药物对照组、通络玉液汤组。分别处理8 w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测定心肌胶原含量,免疫组化、实时定量RT-PCR法分别观测心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糖尿病心肌病组比较,各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减小(P0.05)、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显著升高(P0.01),FBG水平显著下降(P0.01),TGF-β1基因、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弱(P0.01,P0.05),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以通络玉液汤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结论通络玉液汤可降低血糖,并通过降低TGF-β1表达来减轻糖尿病心肌病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妇产后精神障碍情况,分析导致产妇产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经剖宫产分娩产妇800例为观察组,抽取同期于我院自然分娩的1000例产妇为对照组,全部产妇在分娩出院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分析产妇临床资料,找出导致产妇产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剖宫产产妇与自然分娩产妇产后精神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35岁、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收入低、无业、婆媳关系与夫妻关系差、产次 3次、性格内向、有家族史、产后身体恢复不佳及性生活不和谐可能是产后精神障碍的共同因素;既往有剖宫产史、病前性格内向、妊娠期有合并症则是影响剖宫产产妇产后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无论何种分娩方式,产妇在产后均有精神障碍发生风险,临床应重视围产期护理,以降低产后精神障碍发生风险,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8.
314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形式及其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形式、预后及其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1979年5月至2006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并术后复发转移的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局部复发168例(53.5%),复发间隔期为(24.7±1.9)个月;远隔转移146例(46.5%),远隔转移间隔期为(22.7±1.9)个月;远隔转移时间早于局部复发时间(P〈0.01).复发时间段较早(P〈0.01)、腹膜反折以下(P=0.043)及术后未行放化疗(P=0.007)的患者发生局部复发的构成比高.局部复发组3年和5年生存率为0.48和0.25,生存期为(24.7±1.9)个月;远隔转移组3年和5年生存率为0.33和0.16,生存期为(22.7±1.9)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提示,复发早、TNM分期及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方式和术后是否放化疗)是影响患者复发后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1).结论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者预后优于远隔转移者:根治性切除可使术后复发患者生存显著获益.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个性化注射方案与传统的注射方案的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图像质量上的差异,进一步优化心脏大血管CT造影的造影剂注射的方案.方法:对随机行传统注射和个性化注射各50例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中的心脏和大血管显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个性化注射组肺动脉与右心室(RV)CT值较传统注射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心室(LV)的感兴趣区CT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个性化注射组室间隔显示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注射组(P<0.05).结论:个性化注射组提高了右心的强化程度,使右心室及室间隔的结构得到良好的显示,能更好的满足临床诊断和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基因型与病理、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法检测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基因型,分析不同病理特征和临床特征与基因型分布的关系。结果 病理类型、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ER状态等病理特征与rs3803662位点基因型分布无关(P>0.05);IDC型和SBR3级变异型基因携带率分别显著高于DCIS型和SBR2级(P<0.05)。诊断时年龄、临床分期、月经持续时间(年)及月经状态等临床特征与rs3803662基因型分布有关(P<0.05),纯合突变携带率随月经持续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PTrend=0.034)。结论 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变异型基因与病理类型和组织分级有关,与临床分期、月经持续时间等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