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坏死性筋膜炎是外科严重感染性疾病 ,文献报导死亡率达 30 %。采用中药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方内服 ,配合外治法及基础疗法 ,治疗糖尿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 30例 ,结果治愈 2 9例 ,死亡 1例。提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 ,能明显提高痊愈率 ,降低截肢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巴曲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组44例、联合用药组31例和尿激酶组19例.3组均给予相对应药物溶栓治疗并辅助使用抗凝、祛聚药物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结果 尿激酶组总有效率低于联合用药组和巴曲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巴曲酶组和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曲酶组和尿激酶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水平均低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巴曲酶组t PA水平低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巴曲酶组和尿激酶组因子Ⅴ和Ⅷ水平均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结论 单用巴曲酶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23.
以经皮氧分压(TCPO_2)为指标对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的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此症患者有 TCPO_2值的明显异常变化.对不同期级患者的疗效及测定值进行比较,发现数值低者病情重、疗效差,数值高者则相反。作者认为 TCPO_2测定可作为周围动脉闭塞症较为可靠的无损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4.
杨能华 《河北中医》2003,25(10):728-730
目的 观察益气通脉法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临床疗效。方法  6 4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4例采用益气通脉法 ,服用中药治疗 ,对照组 30例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 2个月 ,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肢体疼痛、麻木症状及肢体皮色、皮温、创面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 (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 )和血脂 (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P <0 .0 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明显 (P <0 .0 5 )。结论 益气通脉中药具有降脂、抗凝、去纤、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疗效确切 ,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5.
痛风定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风定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杨能华,刘再朋主题词痛风/中医药疗法,关节炎/中医药疗法,@痛风定痛汤/治疗应用笔者用自拟痛风定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34例,女性...  相似文献   
26.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涤纶人工血管经接枝2-甲基丙稀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MPC)后,可有效抑制吻合口内膜和平滑肌增生,减少吻合口狭窄程度,增加血流量。 目的:通过臭氧活化的方法在Dacron人工血管表面接枝MPC,进一步观察接枝后Dacron人工血管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通过臭氧活化的方法在Dacron人工血管表面接枝MPC,修建成5 mm×2 mm的椭圆形补片。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阻断其腹主动脉,纵形切开腹主动脉前壁,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将接枝后的Dacron人工血管作新西兰兔腹主动脉补片移植,对照组移植未接枝Dacron人工血管作对照。于术后1 d,1周,2周,4周,进行人工血管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Dacron人工血管表面内膜增生、血细胞黏附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新内膜增生明显减少,由于Dacron人工血管表面的不平整,未能进行新内膜增生厚度的测量。术后第2周,通过Masson染色在对照组人工血管补片表面观察到新内膜的分层,底层多量细胞浸润,浅层细胞浸润不明显;而实验组未见明显分层现象或者也出现了分层,但底层较薄,附着在Dacron人工血管表面而不明显,这现象持续到术后的第4周。证实在Dacron人工血管补片表面接枝MPC,有效抑制了早期补片表面血栓形成,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纤维蛋白原的沉积,使早期的新内膜增生减少,较接枝前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通塞脉片对大鼠急性缺血后肢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方法 大鼠采用左后肢股动脉结扎的方法 制作缺血模型,通过测量大鼠左右后肢小腿肤温差值、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病理切片观察血管密度以了解大鼠缺血肢体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 给药d 20,各给药组大鼠后肢肤温的差值均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通塞脉片高剂量及低剂量均能有效改善全血黏度(P<0.05或P<0.01);通塞脉片高剂量还能有效的改善血浆黏度(P<0.01);通塞脉片各剂量组大鼠肌纤维间血管数目较正常组增加较明显(P<0.05~0.01).结论 通塞脉片可有效促进大鼠急性缺血肢体血管新生、侧支循环建立,从而改善肢体的缺血状况.  相似文献   
28.
益气化瘀法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能华  施义 《湖南中医杂志》1998,14(1):14-14,30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好发于青年女性,属祖国医学的“脉痹”范畴。我们在多年的外周血管疾病治疗中,采用益气化瘀法治疗本病28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中,男性5例,女性23例;年龄15~...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介绍中药通塞脉片、797注射液或中药煎剂为主,治疗四肢急性缺血性坏死18例,并根据不同疾病的病因和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应地选用一些西药,疗效较满意,全组无一例死亡,并使其中Ⅲ期二级重症患者10例避免了高位截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