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目的 探究以"小切口+保护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手术治疗外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跟骨骨折手术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37例(41足)跟骨外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骨折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X线或CT)确诊后,进行小切口掀开外侧骨瓣手术,可吸收钉或克氏针内固定术;骨质疏松、粉碎、关节面塌陷严重等予以一期植骨,术中影像学检查骨折达到或者近似解剖复位。术后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临床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其他基础疾病和吸烟史、是否伴有其他复合伤、损伤因素、Sander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随访复查患者影像学愈合情况、有无感染、骨不愈、内置物失效,患足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的评分系统。 结果 37例患者术后随访12~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SandersⅡ、Ⅲ、Ⅳ型术前、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均较术前高;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坏死等,AOFAS评分平均84.8分,总的优良率为87.8%(36/41)。 结论 小切口保护跟骨外侧壁骨瓣+可吸收钉治疗外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跟骨骨折,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降低术后并发症,最大程度的保护跟骨外侧组织结构;同样,可应用于不适合应用跟骨外侧广泛切口内固定的患者,为治疗跟骨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2.
目前非穴点在针刺对照试验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以针刺非穴点作为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其优点在于对比性强,有说明性,但关于非穴点的选择定位以及其具体实施细节,还没有详细、完善的标准。提出要完善针刺对照试验中对照组干预措施的细节,提高针刺临床试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β-磷酸三钙人工骨经植入兔骨组织后的骨组织相容性,为该材料的临床使用提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方法将β-磷酸三钙人工骨植入兔的骨组织内,经过4周、12周、26周观察期后,取植入部位的组织进行生物学反应评价。结果 4周时刺激指数为1.5,12周时刺激指数为0.5,26周时刺激指数为0。结论β-磷酸三钙人工骨具有良好的骨组织相容性,在骨组织修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37例手术治疗情况。采用DHS钉固定113例,DHS钉加大粗隆接骨板固定15例,PFN钉治疗8例。结果随访103例,平均时间16个月,优69例,良23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89.3%,并发症发生率17.6%。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早期允许负重、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5.
背景:心血管支架以及其他与血液接触的材料已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统一的血栓评价方法来评价这些材料的血栓形成情况。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拟建立一种新的体外评价生物材料血栓形成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对照观察,于2007—12/2008-08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1只,普通玻璃为盐城荣康玻璃器材有限公司产品,医用硅橡胶和医用聚乙烯为天津塑料制品研究所产品。方法:采集兔心脏血,以38g/L枸橼酸钠部分抗凝,然后每隔3min向部分抗凝的血液中加入枸橼酸钠进行全抗凝,分离血浆,检测血浆中剩余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同法制备部分抗凝血,分为阳性组、硅橡胶组、聚乙烯组、阴性对照组,前3组分别将硅化玻璃管中的部分抗凝血与玻璃、硅橡胶、聚乙烯接触,阴性对照组管中不加入任何物质,15min后向各管中加入枸橼酸钠进行全抗凝,分离血浆,检测血浆中剩余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主要观察指标:纤维蛋白原质量浓度与血栓形成量的关系,比较硅橡胶、聚乙烯与玻璃的血栓形成程度。结果:随着部分抗凝血液在体外暴露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量逐渐增多,抗凝剂加入越晚,剩余血浆纤维蛋白原质量浓度就越低,表明纤维蛋白原量与血栓形成量成反比。与阳性组比较,聚乙烯组、硅橡胶组、阴性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平均质量浓度均明显升高(t=2.842~3.737,P〈0.05);聚乙烯组、硅橡胶组纤维蛋白原平均质量浓度基本相似(t=0.747,P〉0.05),但两者均小于阴性对照组(t=3.691,3.192,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法可以作为评价生物材料血栓形成的初筛实验,用聚乙烯、硅橡胶和玻璃对该法进行了评价验证,结果显示硅橡胶和聚乙烯明显好于玻璃。  相似文献   
66.
目的实现直肠癌靶区和正常组织的自动勾画,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方法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架构神经网络,学习并实现自动勾画,比较自动勾画与人工勾画的差异。结果21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为190例训练集,20例验证集。测量单个患者完整勾画耗时约10s,CTV的平均Dice为0.87±0.04,其余正常组织的平均Dice均>0.8,CTV的HD指数为25.33±16.05,MDA指数为3.07±1.49,JSC指数为0.77±0.07。结论使用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实现直肠癌靶区的自动勾画,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7.
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两种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特点及其相应处理方法.方法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病例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6~78岁,平均48岁.随机分为2组,第1组:25例,舒尼替尼50 mg/d口服,用药4周、间歇2周为1个周期.第2组:20例,舒尼替尼口服,37.5 mg/d,连续服用.观察评估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 全组可评估疗效40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28例,进展8例(死亡4例).全组疾病控制率为80%(32/40).2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高血压分别有32%(8/25)与10%(2/20),P=0.02;肝功能损害分别为32%(8/25)与20%(4/20),P=0.011;手足皮肤反应分别为68%(17/25)与60%(12/20),血液学毒性分别为68%(17/25)与50%(10/20),口腔黏膜、反流性食管炎及胃炎分别为56%(14/25)与50%(10/20),疲劳乏力分别为64%(16/25)与40%(8/20).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不同,但大多在服药3个月内出现.结论 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所产生的绝大多数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国外报道略有不同,但通过严格随访,积极预防及对症处理,服药后安全性良好.舒尼替尼37.5 mg/d,连续服用在肝功能损伤、高血压等方面优于间歇服用的方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suni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Methods Forty-fiv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an average age of 48.6 yrs were treated with sunitinib. Among the study group, 25 were male and 20 were female. In group one, patients received sunitinib treatment in repeated six week cycles consisting of four weeks of sunitinib 50 mg daily followed by two weeks off treatment (schedule 4/2). In group two, a single daily dose of sunitinib 37.5 mg was administrated to 20 patients without off treatment. A CT sca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after each cycle and the side effects were recorded accordingly. Results Clinical efficacy could be evaluated in 40 patients. Of these, two achieved complete response, eight achieved partial response, 27 were stable and the remaining eight experienced disease progression with four patients dying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side effects of sunitinib in group one and in group two included hypertension 32% (8/25) and 10% (2/20), P=0.02; liver function impairment 32% (8/25) and 20% (4/20), P=0.011; hand-foot skin reaction 68% (17/25) and 60% (12/20),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major side effects of sunitinib were different in Chinese patients than from what had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in studies conducted in US and Europe. Generally, most of the sunitinib side effects were easy to manage. Conclusions There were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ne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sunitinib protocols. The protocol of sunitinib 37.5mg daily without off-treatment was better than the protocol of sunitinib 50mg daily (schedule 4/2) in regard to liver function impairment and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68.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滋养股骨头的血管受损,进而股骨头骨质因缺血、变性而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病变。临床上可以分为两大类: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供应股骨头的血运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B族维生素加地西泮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疗效。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采用精神错乱鉴定法(CAM)进行评估,对谵妄者再测评谵妄严重程度(DRS),记录首、末次DRS评分和谵妄持续时间。治疗组采用地西泮每千克体重维生素B1 2 mg/日和维生素B1210μg/日(分2次肌注)以及维生素B6 8 mg/日静滴。对照组除不用上述药物外其它治疗与治疗组一致。观察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严重程度、谵妄持续时间、年龄对术后谵妄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谵妄发生分别为6例(15%)和27例(75%);谵妄程度DRS首、末次评分分别为17.43±3.32、8.08±2.84和20.68±4.28、11.05±3.31;谵妄持续时间分别为2.04±1.04天和3.36±1.56天(P〈0.05)。结论 B族维生素加地西泮可能会减少和减轻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比恢刺和关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恢刺和关刺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均于治疗20d后进行症状体征、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测定评价。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恢刺和关刺组与常规针刺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6.67%和56.67%,恢刺和关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2)治疗后恢刺和关刺组的痉挛Ashworth评级降低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3)治疗后恢刺、关刺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4)两组治疗后SFMA运动功能评定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记分均增高(P<0.05),但恢刺和关刺组增高较常规针刺组明显(P<0.01)。结论恢刺和关刺法能缓解中风后上肢痉挛,改善其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