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目的:研究快速肌张力检测仪是否可用于准确测定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方法:采用快速肌张力检测仪在不同时间点多次测量帕金森病患者肱二头肌和股四头肌肌肉张力变化,用压力—位移曲线下面积来描述。结果:初步制订了快速肌张力检测仪用于测定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的操作规程,建立了质控标准,明确了技术参数。结论:快速肌张力检测仪可以较为精确地测量帕金森病患者肌肉状态的变化,重复性好,稳定性高,为帕金森病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动态观察凉血活血颗粒对小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5.5 Gy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小鼠,制成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照后第2日起至照后第30日连续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均为每日1次。照后第29日,记录小鼠爬杆和爬网时间。照后第30日,采用肾上腺素实验观察小鼠外周血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凉血活血颗粒中、低剂量组小鼠爬杆、爬网平均时间和动态血常规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均显著升高。结论凉血活血颗粒对放射性肺损伤动态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双模拟对照试验设计,将88例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颗粒加西药安慰剂,对照组服用多巴丝肼片加中药安慰剂,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测患者DA和5-HT水平。结果补肾活血颗粒组治疗后DA值和5-HT值分别为(5.7±0.54)和(19.6±9.1),分别与治疗前(4.2±0.57)和(15.4±7.5)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3.4±0.42)和(14.0±8.1)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颗粒治疗PD的疗效机制可能与增加PD患者脑内DA和5-H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构建基于人乳头状病毒(humanpa pilloma virus,HPV)16型的新型伪病毒,并检测其对DNA特异性B细胞(R4A)的杀伤效应。方法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病毒蛋白,在体外变性与复性过程中将病毒蛋白包装B细胞特异性启动子Igκ控制下的白喉毒素(Diphtheriatoxin,DT)A链(DT-A)基因表达型质粒DNA,形成伪病毒。转染R4A细胞,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杀伤效应,酶联免疫法检测R4A细胞分泌抗ds-DNA抗体的滴度。结果转染R4A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成功检测到新型伪病毒对R4A细胞的杀伤效应,R4A细胞分泌抗ds-DNA抗体的滴度明显降低。结论基于HPV16的新型伪病毒能有效特异杀伤R4A细胞,并降低抗ds-DNA抗体的滴度,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策略。  相似文献   
75.
帕金森病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帕金森病(PD)是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僵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很确切的治疗方法,PD的药物治疗仍以复方左旋多巴为主,但长期应用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或不同程度的药效减退,并可加速PD的自然病程。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中医药治疗PD的报道,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中医对PD的病因病机的基本认识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中掉就是指本病。《灵枢.邪客篇》云:“邪气恶血,固不得主留,主留则伤筋络骨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矣”,认为其与风、恶血等邪气内留有关。六朝《华氏中藏经.论筋痹第三十七》曰:“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入筋会,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明朝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首次把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命名为“颤振”,并阐述病机为“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进一步说明本病“壮年少见,中年以后始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治盛火,极为难治”,并提出用定振丸治疗此病[1]。...  相似文献   
76.
补益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多种多样,其中大多数都含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多糖(polysaccharides)。多糖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或β-糖苷键所连接而成的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又称多聚糖,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在目前已报道的一百余种中药多糖中,大多数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抗感染、抗肿瘤、抗凝血、抗辐射、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及延缓衰老等,且其毒副作用很小,有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许多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所含的多糖具有肯定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如促进免疫细胞增殖与分化,活化免疫细胞,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等等”。在当前药物研究趋势由化学合成药物转向天然药物的今天,人们对中药多糖类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活跃。本文对近年来补益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阳气为重 保养为先:———赵冠英教授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冠英教授认为人以阳气为重,医以养阳为先,十分重视保养阳气。本文从“阳伤当温”、“阳弱当养”、“阳遏宜通”、“阳陷当升“、“阳亢宜潜”等5个方面具体介绍越氏的养护阳气之法。  相似文献   
78.
呼健  杨明会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2):851-852
寻常痤疮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男女,常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笔者以清肺泻热、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疏肝清热、滋阴清热、化痰散瘀六法辨证论治本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9.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与机体日益消瘦为主的三多一少症状,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文献颇多,现将近2 0年治疗概况述评如下。病因病机中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看法较一致,认为主要是过食肥甘、五志过极、房室不节、热病火燥及先天禀赋不足几个因素。对其病机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传统的观点认为其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2 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已突破传统“阴虚燥热”之说,提出了…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和验证早期应用凉血活血法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证候学演变的影响。方法:将160只雌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照射组(A)、中药治疗组(B)、中药对照组(C)、空白对照组(D)各40只,A组和B组给予X线照射3Gy×2次/周×(3~5周),C,D组不作X线照射。分别在第3、5、8、12、26周末,各组随机抽取8只处死。对大鼠活体、肺脏大体和肺组织切片进行动态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A组在照射早期,大鼠表现为“热毒内盛”证,肺脏大体和镜下呈“热伤血络”证表现;后期肺脏呈“瘀血阻络”证表现。B组明显轻于A组,而C组及D组无异常变化。结论:早期应用凉血活血中药可以减轻放射性肺损伤,对其证候学演变起到抑制作用;动物实验可揭示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特征,为早期应用凉血活血法防治放射性肺损伤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