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不使用阻挡钉、使用1枚阻挡钉、使用2枚阻挡钉3种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8具国人新鲜尸体的双侧胫骨制成胫骨远端骨折模型,每具尸体的左右侧胫骨随机分成A、B2组。其中A组截骨平面位于踝关节平面上方7cm,用以模拟低位胫骨远端骨折,能使用2枚冠状面锁钉的骨折类型;B组截骨平面位于踝关节平面上方5cm,用以模拟极低位胫骨远端骨折,仅能使用1枚冠状面锁钉的骨折类型。A、B2组均在不使用阻挡钉、使用1枚阻挡钉、使用2枚阻挡钉3种条件下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测试。结果在A组实验中,不使用阻挡钉、使用1枚阻挡钉、使用2枚阻挡钉之间位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测试中,不使用阻挡钉与使用1枚阻挡钉时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1枚和2枚阻挡钉时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组类型骨折中使用交锁髓内钉,可以结合阻挡钉以显著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在B组类型骨折中使用交锁髓内钉,必须使用2枚阻挡钉方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内固定的稳定性,但与A组相比,总体稳定性明显变差,如在临床中确需使用,需加用恰当的外固定或采用改良型交锁髓内钉。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三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8月南京梅山医院骨科治疗的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JensenⅠ~Ⅱ型)老年患者(年龄≥65岁,均为单侧骨折)336例,其中接受Gamma钉治疗108例,PFNA治疗137例,DHS治疗91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41±17.64)min和(120.07±32.42)m L,明显低于Gamma钉组和DHS组(P0.05);Gamma钉组术后引流量为(70.46±29.87)mL,明显低于PFNA组和DHS组(P0.05);DHS组下地负重时间为(12.10±4.40)周,明显低于Gamma钉组和PFNA组(P0.05);Gamma钉组下地负重时间为(14.06±4.91)周,明显低于PFNA组(P0.05);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8%,明显高于Gamma钉组和PFNA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Gamma钉、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疗效,PFNA和Gamma钉在缩短手术用时和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显著,DHS可使患者早期进行负重训练,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3.
微创接骨板固定术治疗骨折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折愈合的过程是其重建正常结构、恢复生物学和力学特性的过程。近年来接骨板内固定集中于采取生物学的原则,以微创手术来提供尽可能少受干扰的骨折愈合环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首先由Krettek等于1997年报告应用于治疗股骨远、近段骨折,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的概念,改变了人们对骨折治疗的传统理念。笔者就微创接骨板固定的形成和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脊髓康对犬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治疗作用,并与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进行对照.方法:雄性家犬30只随机分为6组(n=5),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切断S1神经根;D组:切断S1、S2神经根;E组:切断S1~S3神经根;F组:脊髓康组,造模后予脊髓康.造模成功1周后行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观察犬一般表现,存活率,排尿量及阴茎勃起情况;实验结束取损伤脊髓作病理学分析.结果:A组活动能力正常,B、C、D、E组双后肢无任何活动,F组活动能力较强.手术后第1、第7天A组勃起功能正常,B、F组勃起率相似;C、D、E组勃起率随骶神经根切断数量的增加而依次降低.C、D、E及F组术后排尿量高于B组而低于A组.病理结果:脊髓康组犬脊髓病理变化程度较轻.结论:脊髓康可改善脊髓损伤犬生存质量;可缓解逼尿肌、括约肌痉挛,改善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贮尿功能及降低尿道出口阻力;可促进损伤脊髓的恢复,减轻脊髓水肿.阴茎勃起功能与S3神经关系密切,但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5.
普通钢板微创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治疗的AO原则强调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但是过分的显露会加重组织损伤,增加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的风险。近年来以强调骨折局部微循环保护为特征的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理念不断得到临床重视,由此产生的微创钢板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O)是当今骨创伤治疗的热点。2004年10月~2005年10月间我们根据生物学固定的要求、以普通钢板进行微创内固定治疗18例复杂胫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型扩大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7年2月南京梅山医院骨科收治的7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跗骨窦入路组和外侧扩大"L"形入路组。跗骨窦入路组3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左足18例,右足16例;年龄26~74岁,平均43.4岁。外侧扩大"L"型入路组3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8例,左足17例,右足21例;年龄27~72岁,平均43.1岁。比较两组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AOF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72例患者经全程门诊随访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外侧扩大"L"型入路组2例患者切口有较多渗液,经换药后好转;跗骨窦入路组1例出现腓肠神经牵拉症状。外侧扩大"L"型入路组和跗骨窦入路组受伤到手术的时间[(10.21±1.29)d vs.(5.30±0.68)d,P<0.05]、切口长度[(13.03±0.82)cm vs.(6.84±0.39)cm,P<0.05]、手术时间[(96.80±11.30)min vs.(80.60±5.90)min,P<0.05]、术后引流量[(108.20±13.30)mL vs.(98.20±12.60)mL,P<0.05]、术后VAS评分[(5.40±0.90)分vs.(4.10±1.00)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OF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在术前等待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VAS评分方面相对于外侧扩大"L"型入路有优势,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跗骨窦入路可替代外侧扩大"L"型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