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超短程化疗方案对初治涂阳肺结核近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重点之一是对痰菌阳性病人的治疗。目前菌阳病人的化疗方案最短治疗时间为 6个月 ,从而导致对病人的管理时间较长 ,容易发生病人的丢失。为减少管理难度和治疗费用 ,我们在省内 4个防治点 1995~ 1998年间所发现的部分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了 4个半月超短程化疗研究。现将满疗程并完成 2年随访的 79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对象和方法  (1)选择标准 :14岁以上所有年龄组初治痰菌涂阳肺结核病例。条件为从未用过抗结核药及使用抗结核药物累计不超过 1个月。 (2 )治疗方案 :应用 2HRZE/2 5HR方案 ,剂量为每日给药为…  相似文献   
82.
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4月共完成原位心脏移植10例,早期的5例采用标准法(标准Stanford法),近期的5例采用双腔静脉法(以下简称"双腔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中使用食管超声(TEE)进行心排量(CO)测定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评价心排量在术中的应用。方法28例CABG患者全身麻醉后,经食管置入TEE探头至胃底,取主动脉瓣环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测量血流速度,由计算机计算心排量。同期置入S-G导管用热稀释法测定心排量。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术中使用TEE进行心排量的无创监测操作简单,与漂浮导管热稀释法测定值相关性好(P<0.01)。结论在CABG术中,利用TEE连续监测心排量具有不影响手术、无创和连续的优点,结合HR、MAP等指标能及时了解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以利于围术期心脏功能的处理。  相似文献   
84.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共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56例,男性25例,女性31例.先天性11例,风湿性3例,非风湿性4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9例.中度关闭不全18例,中度-重度关闭不全17例,重度关闭不全21例.病变类型腱索异常37例,如腱索断裂,缺如,一根或多根腱索延长;腱索和乳头肌异常11例;瓣叶发育异常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的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瓣环扩大54例.手术方式单纯腱索短缩13例,乳头肌劈开腱索包埋短缩8例,瓣叶和腱索移植5例,人工腱索再造2例.前瓣叶楔形切除或折叠9例,后叶矩形切除与sliding技术8例,缘对缘技术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的二尖瓣损害局部修复3例.自制涤纶带环缩2例,二尖瓣环部分环缩38例,置入Duran环16例.结果 全组没有手术死亡病例.有2例在手术后8个月和15个月发生二尖瓣返流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二尖瓣功能正常29例(51.79%),残留轻度关闭不全14例(25.00%),残留轻-中度关闭不全11例(19.64%).随访1~6年(2.3年),结果良好.结论 外科修复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方法,该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早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总结和分析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心外科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150例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19例,肾功能不全7例,因胸腔引流量增多而再次开胸止血4例,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后,上述患者治愈出院.术后复查心脏超声示,所有患者均未见二尖瓣狭窄,32例无二尖瓣反流(0级),75例微量反流(Ⅰ级),38例轻度反流(Ⅱ级),5例轻至中度反流(Ⅲ级).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4~18个月.患者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和心脏大小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5、7个月时各有1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 综合运用多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6.
2010年是《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和《安徽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实施的最后一年,为准确地测算2010年安徽省各级结核病控制各项工作经费的需求,了解已经落实的经费情况以及经费缺口大小,科学合理制定2010年结核病控制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蜂针治疗肾虚型与非肾虚型阳痿(ED)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中医辨证分型方法选取肾虚型阳痿和非肾虚型阳痿各60例,两组均用蜂针治疗,隔日1次,3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行血清睾酮等性激素测定。结果:肾虚型组治愈38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非肾虚型组治愈37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结论:蜂针治疗肾虚型和非肾虚型阳痿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TAAA)患者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tTAAAR)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例行开放手术治疗的TAAA患者,11例为CrawfordⅡ型,3例为CrawfordⅢ型。男12例,女2例,年龄28~54岁,平均(36.1±7.1)岁。手术方式4例采用传统深低温体外循环tTAAAR,10例采用改良常温非体外循环tTAAAR。传统方式于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建立动静脉通路进行体外转流,改良方式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建立降主动脉-髂动脉旁路循环。结果 14例患者均完成手术。降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2.2±9.6)min;脊髓缺血时间为(23.0±7.3)min。术后早期死亡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双下肢截瘫3例,肺部感染4例,一过性脑功能障碍4例。1例患者术中行脾切除术,1例患者术后行气管切开术。结论开放性行tTAAAR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是目前针对部分复杂TAAA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对23例心脏直视瓣膜手术成年患采用自体输血的临床观察,并与输异体血患组进行对比.探讨术前血色素正常患进行不输血心脏直视手术对围水早期产生的影响和相应处理方法。方法自体输血组的23例患术中采用综合节血措施.包括术毕回输体外循环前经腔静脉营入的肝素血(15~20ml/kg),术毕回输洗血球机清洗的手术刨口血血球和全部机血应用抑肽酶等:(1)自身对照比较患术前、术后返ICU及次晨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2)同时选择27例接受输异体血的瓣膜替换术患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中心静脉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术后引流量等差异。结果自体输血组患术后Hb、PLT、AI.B、FIB均较术前降低(P<005),PT显延长(P<0.05);但Hh、PLT、FIB、PT仍在正常范围,ALB经补充后也能达到正常下限,Pa02水后较术前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术后Hb、PLT、引流量、术后晶体和蛋白输用量并无统计学显差异,而术中失血量、用库血量积术后代血浆用量却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自体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虽有轻度贫血但不影响血液的携氧功能,术后出凝血状况也不受影响。自体输血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洗血球机回收刨VA失血同时也造成血浆丢失.加上不可控失血.造成术后围术早期血容量与血中白蛋白的变化,术后需补充适量代血装或人血白蛋白。  相似文献   
90.
黏质沙雷氏菌已证实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是引起肠道外感染的重要病原菌.2006年2月,我室从一脑梗塞患者的痰中检出β溶血性黏质沙雷氏菌,经对症用药治疗,病人情况好转.笔者查阅了国内所有文献,未发现β溶血黏质沙雷氏菌的报道,特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