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邵金鑫  林龙飞  刘宇灵  王春民  李慧  杨宇杰 《中草药》2018,49(12):2873-2877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对临床常用药对人参-柴胡及其制剂中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进行测定。方法以人参皂苷Rg1为参照,建立该成分与其他4种皂苷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以此计算其他4种皂苷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实测5种成分的含量进行对比。使用不同色谱柱确定相对保留时间,评价一测多评法在人参-柴胡药对中测定皂苷成分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建立了5种皂苷成分的定量控制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采用一测多评法及外标法测定人参-柴胡药对、小柴胡汤、开心解郁方中5种皂苷成分,采用t检验分析,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适用于常用药对人参-柴胡中皂苷成分的含量测定,可为复方中人参-柴胡药对有效成分的测定提供借鉴,以及为复方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提取-共沸精馏耦合工艺(water extraction coupling rectification,WER)提取挥发油制备颈复康颗粒对实验性体内、外血栓形成、血液黏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对WER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进行药理学评价。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即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12,6 g.kg-1)、WER工艺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12,6 g.kg-1)及空白对照组,各组连续ig给药7 d。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末次给药后2 h,自腹腔动脉取血,置体外血栓形成仪上测量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末次给药后2 h麻醉大鼠,分离颈总动脉,观察记录体内血栓形成时间;自腹腔静脉取血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高切、中切、低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取健康成年家犬30只,分组及给药等同前,观察记录用药前后家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脑血管阻力(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CVR),分析WER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WER工艺提取挥发油制备的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均可显著延缓大鼠血栓形成时间(OT延长率为33.34%,18.87%),降低大鼠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血小板5min聚集阻抗值分别为6.15Ω,7.24Ω),在末次给药后30~90 min均可增加家犬脑血流量,且与传统工艺颈复康颗粒同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WER工艺提取挥发油制备的颈复康颗粒较传统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具有更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提取-共沸精馏耦合工艺(WER)提取挥发油制备颈复康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12,6 g·kg-1)、WER工艺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12,6 g·kg-1)及空白对照组,各组连续ig给药7d.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腹腔液渗出法和大鼠足肿胀法研究WER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研究其镇痛作用;通过测定大鼠肿胀足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分析WER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WER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高、低2个剂量组均可明显减轻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P <0.01,P<0.001),减少小鼠腹腔液的渗出(P <0.05,P<0.01),提高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所引起疼痛的痛阈值(P <0.01,P<0.001),降低大鼠肿胀足中IL-1,TNF-α和PGE2含量(P<0.01,P<0.001),且与传统工艺颈复康颗粒同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P<0.01).结论:WER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具有更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TNF-α和PGE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本组为近10年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患者,在化验室做了6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的病例,为11423例患者,包括各年龄组和各种病例,其中,男性7216例,女性4216例.  相似文献   
15.
赵引利  何燕宁  杨宇杰  杨冬丽  王春民 《中草药》2015,46(11):1710-1714
从给药剂型和给药方式的角度入手,就近年来对马钱子及其相关制剂的的药动学研究进行概述。马钱子碱ig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3.0%~47.8%,注射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5%左右;以马钱子碱为指标,马钱子总碱ig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最高,其次是马钱子碱,马钱子粉的血药浓度最低;马钱子碱或马钱子总碱脂质体注射给药后马钱子碱生物利用度有很大提高;另外外用制剂可减少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体内的量,有利于降低毒性;口服马钱子制剂可延长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体内作用时间,降低峰浓度。马钱子及其相关制剂的药动学研究还较薄弱,有待继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基因+46(G→A)位和+79(G→C)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汉族高血压患者96例和正常血压者196例的β2-AR基因+46和+79位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运用卡方分析数据.[结果]两种SNPs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46(G→A)的基因型分布在高血压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G→C)的基因型分布在高血压和对照组中全部是GG,不存在基因多态性.从而得知我国河南汉族人群中β2-AR基因46位点和79位点多态性与高血压病无相关性.但46位点在女性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病相关.[结论]46位点可能是河南汉族女性群体原发性高血压遗传的易感性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野罂粟生物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杰  王春民 《中草药》2005,36(10):1595-附1
野罂粟是我国北方地区使用的一种草药,具有镇痛、止咳、平喘等作用。据文献记载[1],野罂粟植物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野罂粟P ap aver nud icau le L.,另一种为山罂粟P.nud icau le L.subsp.rubro-auran tiacum(DC.)F edde var.ch inense(R ege l.)F edde,民间以全草或蒴果入药,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由于野罂粟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近年来引起了医药界的关注,现将野罂粟生物碱的化学和药理学的研究报道综述如下。1野罂粟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在20世纪70年代末,康少文等[2~4]首先在野罂粟中分离得到了4个生物碱单体,分别为黑龙辛甲醚(am urens i…  相似文献   
18.
HPLC测定替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含量和有关物质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中替硝唑含量和有关物质含量。方法:采用ODS柱(4.6 mm×25 cm,10μm),流动相甲醇-水(20:80),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317 nm,进样量20μL。结果:回归方程为Y=3.987×106X+9.441×104(r=0.9999),线性范围0.025-0.4 mg·mL-1。含量测定回收率为(100.7±0.22)%,(101.8±0.20)%,(101.0±0.05)%。最小检测量为2 ng。结论:此法可用于替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的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眼舒颗粒采用民间验方 ,由血府逐瘀汤加减而来 ,由当归、丹参、川芎、柴胡、川牛膝等组成。临床上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病变 ,效果显著。本实验对其治疗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进行了研究 ,为眼舒颗粒的开发利用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1 材料1 .1 动物 :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 ,体重 2 .2~ 2 .5kg,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中心提供。1 .2 受试药物 :眼舒颗粒 ,4.1 g生药 / g,由当归、川芎提取挥发油 ,应用β-环糊精包结、固化 ,丹参、柴胡等其余药味水煎煮两次 ,水煎液与当归、川芎提油后的水煮液合并 ,减压浓缩成浸膏 ,75℃真空干燥 ,干膏…  相似文献   
20.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及其吻合技术的探讨(附5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及其吻合技术。方法:报告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近期疗效、并发症。结果:在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51例采用单吻合器行端端吻合无并发症;2例采用双吻合器行端侧吻合,均发生吻合口瘘;2例采用仿Mounsell—weir吻合效果良好。结论:①肿瘤下缘距肛缘5~7cm,侵及肠壁周径≤1/2,无远处转移,且术中游离超过肿瘤下缘2~3cm者,均可先用保肛手术;②采用荷包缝合钳加单吻合器的端端吻合是理想的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