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从病因、生理、病理、诊断、药理、治疗诸方面论述并比较了中西医学对其的不同认识,并层层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认为“根源在于两个地域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22.
王磊  裴丽  杨云松 《中医药信息》2012,29(1):127-129
对中药药性理论的深层次探索是现代中药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近10年来关于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可贵的成果,主要从文献及理论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进行评价分析。期待以这些理论探讨为基础展现出中药药性理论更深层次的内涵和特点,有利于摸索发展药性理论的更好方法。  相似文献   
23.
明代医家万全医学造诣颇高,尤以儿科闻名。根据近二十年来的相关文献,主要是从学术思想、相关疾病的诊治经验、著作三个方面对万全儿科进行探究,文章拟从这三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4.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对1949年至今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试验研究内容,从思路方法学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其研究目标、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未来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试验研究发展目标及途径进行了理性思考。作者认为,其未来研究目标是要为西医增加新内容,为制定合理的针对某一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其可行的研究途径是,针对某种具体疾病整理中医的有效经验,与西医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优劣和差异,然后对此进行解析,在解析中寻求新发现,产生新认识和新技术,并寻找中西医结合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25.
干燥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因唾液减少导致的口干以及因泪液明显不足而致的眼干等多种症状,阴虚津亏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从古至今,历代医家从燥邪的属性、燥邪的侵入途径、燥证病理定位、燥证的症候特点对燥热致病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基于此,王维昌教授对干燥综合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创制出益胃生津汤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对干燥综合征这一主要侵犯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症状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益胃生津汤的组方原理,针对干燥综合征阴虚津亏这一主要病因病机,对王维昌教授运用益胃生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典型病例的治疗方案及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理论上层层论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意义及价值,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作者认为辨证论治对于现代临床医学而言,存在许多可借鉴和吸取的合理内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辨证论治的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7.
人们习惯把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腿部酸麻胀疼或沉重感,受寒时症状加重统称为“老寒腿”。此症在中医学属“痹证”。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病都属于“老寒腿”范畴。“老寒腿”好发年龄大都在45岁以上,起病缓慢。主要症状是一侧或两侧膝关节隐痛,休息后好转,活动时或遇阴天加重。关节僵硬,活动时有弹响声。晚期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其实,该病就是膝关节退变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炎或膝关节骨关节病)。家母患“老寒腿”多年,曾用下述方法治愈。方法如下:晚上临睡前,取两块麝香追风膏,一块贴在腘窝,一块对称地贴…  相似文献   
28.
张勇  杨云松 《光明中医》2010,25(12):2285-2286
运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对本院2008年至今收治的6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自制中药方联合西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显示,中西药合用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时符合中医和西医治疗纳入标准的艾滋病患者28例,同时给予扶正抗毒胶囊和HAAR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CD4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CD4细胞明显升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有可靠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0.
古代散剂发展至今,在临床应用上已有许多变化。文章通过分析古代散剂分类与运用,探讨古今散剂在临床应用上的区别及现代散剂延伸剂型的优缺点。并由市场调研结果发现,相较于现代颗粒剂等剂型,传统散剂的应用范围在逐渐减弱。而颗粒剂因提取工艺中人工添加或减少了部分成分,其药性、药效存疑,行业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目前散剂总体的发展成果尚未能满足市场需求,中药散剂的改革创新已势在必行。未来散剂的发展方向应注重保证疗效与安全性,建立标准化、智能化的中药散剂生产体系与质量评价方法。在传统散剂和现代颗粒剂的基础上综合改进,研究散剂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