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病历摘要胡××,男,45岁,已婚,某县农业局干部,住院号44628,1984年6月8日入院。24天前因下田劳作受凉,恶寒,尿少,次晨眼睑浮肿,继而漫及全身,先后在本县及市内某综合医院按“肾炎”“尿毒症”接受中西药物  相似文献   
12.
参麦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04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心绞痛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易并发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症。因此,探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是研究内科急症的重要课题之一。我所自1978年始,将明代医家秦景明所创的“参冬饮”治疗气虚喘逆、身重短气、气脱、失血、精脱、阳绝等急危重症的古方,改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616例内科急症(病种为溃疡病出血、心力衰竭、感染性高热、冠心病心绞痛)的证治和疗效比较,认为明辨虚实、选用经过验证的有效方药,采取多种给药途径的新制剂,对提高临床疗效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温病之要,保津为第一要义,这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殊不知保津之意义,在于防止传变之发生。传变者,痉、厥、闭、脱也,余读近代温病大家书,有所醒悟,欲阻止传变之发生,关键在于如何把住气分  相似文献   
15.
我所自1979年起,开展对中药大型输液剂"增液针"和"养阴针"的研制,目前已从实验转到临床,对32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对照和实验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初步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观察一、观察对象:本组324例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90岁,26~60岁者占73.76%;内科病人213例,外科病人11例;住院观察273例,门诊观察41  相似文献   
16.
解毒清热法是治疗高热急症的有效方法。有祛除病因,顿挫高热,保护正气等作用。这一作用与温热病病因及高热为主的卫气营血见证和毒邪热所致的伤阴耗气紧紧相扣。近年来我们按照“毒寓于邪,毒随邪入”,“热由毒生”,“毒不去则热不除”、“变必生”的新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收效较好,特别是采用中医的综合疗法,在诸如肺炎等高热证治疗方面,有了新的起色,热程有了明显缩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温病的卫气营血,是以急性传染病为主的临床病证和生理病理的理论概括,是明清医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的学术见解。加强卫气营血的临床研究和理论探讨,有助指导临床实践。为此,我们将1964年~1978年我所内科15年住院病例中,体温在37.5℃以上,属于中医“热病”范畴的感染性疾病,共93个病种,2391例,对卫气营血辨证论治规律进行初步探讨。现将观察结果,作如下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发表有关治疗白细胞减少的文献日渐增多,从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临床探索,但明确地提出以补脾肾为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尚属不多。本文对37例本病患者作了这方面的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择流行性出血热(EHF)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表明:温热病传变的病理基础为疫毒邪火和气阴耗伤,出血、瘀血系统变的病理标志;以清热解毒、清气凉营、益气养阴和活血化瘀等多法联用,对172例患者采用清瘟散等制剂,多途径投药,分阶段进行应急处理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病死率为0.97%。并通过病理学的深部体温、甲皱微循环、细胞酶组织化学以及动物病理模型的分子生物学和病毒学等方面的研究,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按生脉散古方改成的参麦针剂用以治疗各型休克,已有不少报道,疗效尚佳。为了进一步比较临床疗效,探讨其药理作用,我们于1977年6月至1981年5月,对93例感染性休克住院病例用参麦针进行分组治疗比较,并作了相应的药理实验。初步看来,参麦针确有明显的对抗内毒素和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现将临床和实验观察作如下分析讨论。临床治疗对照一、观察对象和方法1.全部病例均系感染性休克的成年患者。收缩压均低子80毫米汞柱,脉压差均小于30毫米汞柱,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