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颈椎运动学用来描述颈椎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利用运动学原理研究人体颈椎在正常的生理载荷和病理状态下运动的形态和大小。随着人们对颈椎运动学的研究加深,发现运动指标在颈椎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颈椎运动范围、椎间运动质量参数、运动曲线、运动平滑度和速度的测量方法、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发现颈椎运动范围、运动曲线、速度和平滑度适用于各类颈椎疾患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颈椎椎间运动质量参数对于提示颈椎退变、辅助设计椎间盘假体等具有很好的作用。各运动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椎间运动质量参数的变化影响运动范围,运动范围变化影响运动曲线整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前路一期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5年1月通过一期前路手术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治疗的胸腰椎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植骨融合时间及手术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和ASIA分级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为(177.3±14 5)min,术中出血量为(492.5±170.1)ml。随访18~72(36.9±12.7)个月,所有患者脊柱结核治愈无复发。植骨融合时间3~8(5.5±1.1)个月。血沉及C-反应蛋白在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均恢复正常。脊柱后凸畸形角度由术前(17.6°±6.4°)减小至术后的(2.5°±1.3°),末次随访为(3.8°±1.5°),没有显著的矫正角度的丢失(1.3°±0.6°),其中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前路手术在胸腰椎结核中可以达到一期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bFGF增强rhBMP-2诱导成骨的调节机理进行探讨。方法: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0只,试验侧均位于右后肢。设立rhBMP-2/牛松质骨载体、单纯牛松质骨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h~21d共11个时间点取材,观察其诱导成骨过程。结果:rhBMP-2/bFGF/聚乙烯吡咯啉酮/牛松质骨载体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rhBMP-2/牛松质骨载体组,成骨量优于rhBMP-2/牛松质骨载体组,而单纯牛松质骨载体组在21d仅出现了少量增殖的间充质细胞。结论:rhBMP-2和bFGF在诱导成骨调节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4.
苦参碱的体外杀精子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55.
56.
对母亲妊娠头三个月发热等14个可能与出生缺陷病因有关的因素。进行了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妊期头三个月发烧、该次分娩年龄、人流史和父亲饮酒四个因素是先天畸形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5.84、4.33、4.09和2.76。  相似文献   
57.
58.
肌激动器是上下颌一体的功能性矫治器,由Andresen设计,所以又称Andresen矫治器,由于其制作简单,戴用相对舒适,患者夜间戴用,疗效快,倍受正畸医生青睐,我们对6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胎患儿应用肌激动器矫正,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枚齿状突空心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35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屈曲型25例,伸展型10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5~71岁,平均34岁。患者均未见明显神经压迫症状,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完全复位30例,未完全复位5例。为防止术后骨不连,所有患者行颈前路电视下闭合复位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05min,颈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骨折愈合率100%,无内固定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颈前路单枚齿状突空心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中小关节源性炎性因子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小关节源性炎性因子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作用。[方法]选取本科接受后路手术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41例)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共75例,采用Weishaup的分级标准评估小关节退变程度,记录术前腰腿痛、下肢痛及功能障碍评分。收集术中切除的一侧腰椎小关节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bnent assay,ELISA)测定腰椎小关节退变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结果]TNF-α各组测量均为阴性结果。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组IL-1β阳性率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组。IL-1β含量与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呈正比,随退变程度增加而升高。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组中IL-1β阳性患者腰背痛、下肢痛及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IL-1β阴性患者,而腰椎间盘突出组内则无明显差异。[结论]退变性腰椎小关节软骨产生IL-1β增加;小关节源性炎性因子可能是导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腰背痛、下肢痛及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