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2 毫秒
61.
肾脏疾病常并发静脉血栓,对此我们观察了部分血液凝固和抗凝指标。结果显示,肾脏疾病血液凝固性均增强;AT-Ⅲ蛋白含量在急性肾衰和狼疮性肾炎降低,但AT-Ⅲ活性改变不大;Fn测定在肾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其它肾脏疾病组则明显低于正常.因此治疗过程中,如何预防和降低其凝固性则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2.
脑梗死和DVT患者抗活化的蛋白C和抗磷脂抗体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河南省部分汉族动、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抗活化的蛋白C(APCR)和抗磷脂抗体 (APA)检测 ,以了解APCR和APA在部分血栓性疾病患者中的发生情况 ,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 脑梗死 (CI)患者 3 6例 ,男 2 1例 ,女 1 5例 ,年龄 2 7~ 83岁 ,平均年龄 58岁 ,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DVT)患者 3 0例 ,男 1 9例 ,女 1 1例 ,年龄2 4~ 71岁 ,平均年龄 4 9岁 ,均经静脉造影确诊。以上均为河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 997年 3月~ 1 997年 1 2月的住院或门诊患者。正常对照 60…  相似文献   
63.
李锦堂  李洪娟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79-1881
探讨泉州市初中生同伴交往、学习倦怠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探索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同伴交往特点问卷"和"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对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泉州市抽取的936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 48.1%的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往困扰,女生交友困扰高于男生,初中生的人际交友及异性交往的困扰随年级的上升逐渐增加(t值分别为-2.03,5.37,5.42,P值均<0.05).有9.3%的初中生存在较强的学习倦怠感,不同性别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学习倦怠程度随着年级增长而加深(P值均<0.01).初中生同伴交往困扰各维度与学习倦怠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同伴交往困扰各因子中,待人接物及人际交谈困扰进入回归方程,对学习倦怠进行预测的联合解释量为21%.结论 初中生同伴交往与学习倦怠之间存在相关,且同伴交往困扰影响着初中生的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64.
在正常妊娠时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凝血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我院1986年12月对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纤维蛋白连结素(FN)三项测定。所有对象均排除了肾病、血液病、糖尿病等内科病,选择正常晚期妊娠  相似文献   
65.
采用ELISA法和单克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3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24例正常人 的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a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显 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GMP-140、TXB2、vWF:Ag水平明显升高(P<0.01),6-酮-PGF1a水平明 显降低(P<0.01)。动态观察发现: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其血浆GMP-140、TXB32、VWF:Ag水平于发 病第 5d出现下降趋势,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上述 3项指标不仅没有下降趋势反而持续升高。提 示: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胰腺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与血小板活化、 内皮细胞受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6.
67.
拔除T形管致胆汁腹膜炎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3例拔除T形管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认为其原因可能为T形管质量及工艺的改变和肥胖、大网膜、内脏组织的含脂量增加,使T形管在腹腔内形成完整的瘘管壁时间处宅以及T形管短暂壁上拉戳破瘘管壁所致。因此应延长拔除T形管的时间,术后4周左右变宜  相似文献   
6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 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指在某些因素作用下,血液在微小血管内凝固,导致弥散性血栓形成。近年来,由于凝血机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增加了不少内容,现摘其部分内容分述如下:DIC 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中间病理过程。其发病原因与许多疾病有关。国内的常见病因是:感染、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产科并发症(胎盘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