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65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3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曹日隆教授认为围绝经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为肝血不足,肾阴亏虚。根据曹教授多年诊治经验,总结出中医药治疗与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肝脏及相关脏器时间-密度曲线(TDC)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方法 对拟行TIPS的20例肝硬化患者于术前2~3天、术后1周分别行肝脏灌注扫描.记录并观察第一肝门下方(TIPS支架下端)门静脉主干层面门静脉、肝实质、脾实质等3个感兴趣区的TDC形态、达峰时间(TTP)和峰值(PV)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TIPS术前比较,术后门静脉、肝脏、脾脏TTP提前(t/Z=3.322、2.242、-2.298,P=0.004、0.037、0.022)和门静脉PV增高(t=-2.613,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实质PV降低(t=1.137,P=0.270),脾脏PV升高(t=1.137,P=0.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脏TDC由术前的速升缓降型、缓升平台型、持续缓升型转变为术后速升缓降型.结论 门静脉、肝实质、脾实质TDC变化可直观地反映TIPS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SCTP)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GCVE)术前应用的价值。方法对1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顽固性腹水拟行TIPS联合GCVE患者,术前行MSCT及MSCTP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遮蔽表面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全面了解肝脏情况。结果 MSCT及MSCTP能清晰显示肝硬化肝脏形态变化、肝静脉与门静脉空间位置关系、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和范围以及腹水等情况,为TIPS联合GCVE术前评估提供了重要的解剖信息。结论 MSCT 及MSCTP 是无创性检查并明确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可靠方法,对 TIPS 联合GCVE术中准确引导门静脉穿刺及曲张静脉栓塞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动态心电图Q-Tcp延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第三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检查中Q-Tcp延长患者6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并按照中医分型进行辨证治疗,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0.0%(18/3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快心率、最快心率Q-Tc、最慢心率、最慢心率Q-Tc及Q-Tc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最快心率Q-Tc、最慢心率Q-Tc和Q-Tc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动态心电图Q-Tcp延长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动态心电图QTc与Q-Tcp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比256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就诊时临床表现疑似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MR血管成像检查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3D-DSA检查,两名影像科医师使用盲法独立判读所有患者的3D-CTA图像,3D.DSA的图像由1名从事血管介入的神经科医师和1名介入影像科医师共同判读确定。以3D-DSA检出动脉瘤的数目为标准,评估3D-CTA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两名3D-CTA阅片者、3D-CTA与3D-DSA技术之间,在动脉瘤检出数量的一致性;测量动脉瘤瘤体最大径,以3D.DSA图像测量值为标准,比较两名3D-CTA阅片者用3D.CTA容积重建图像测量瘤体最大径的差异以及3D-CTA容积重建与3D-DSA图像在瘤体最大径测量上的差异。结果3D-DSA对46例患者中的37例共检出49个动脉瘤,其余9例未被发现动脉瘤。①3D-CTA在检出动脉瘤数目方面的敏感性为91.8%-93.9%,特异性为77.8-100%。②对〈3mm的动脉瘤,3D-CTA的敏感性均为83.3%,特异性为77.8%-100%。③从动脉瘤的检出率方面,3D-CTA阅片者以及3D.CTA与3D.DSA技术之间一致性均较高(分别为K=0.730,K=0.686-0.777)。④两名医师采用3D-CTA法测量的瘤体最大径与3D-DSA法的测量值,以及两名医师的3D-CTA测量值之间均存在高度相关性,均r值=0.996,均P值〈0.001。结论256层螺旋CT3D-CTA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3D-CT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和瘤体最大径测量与3D-DSA一致性较高,可以作为疑似动脉瘤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但其对瘤体最大径〈3mm的动脉瘤仍有假阴性的表现。在高度怀疑动脉瘤而3D-CTA结果显示为阴性时,仍需进一步行3D-DSA检查。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经皮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球囊扩张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TCD+球囊扩张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患者13例,评估胆管通畅情况、黄疸指数、肝功能及引流管放置时间。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TCD+球囊扩张术,对其中2例植入金属支架;术后未发生再狭窄,吻合口近期、远期均通畅(13/13,100%);术后黄疸指数、肝功能均明显改善;引流管放置时间为7~98天,平均(57.3±29.9)天。胆管出血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TCD+球囊扩张术可有效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内镜下黏膜内注射高渗盐-肾上腺素溶液联合金属止血夹治疗上消化道动脉喷射状出血的效果。方法 1999-07/2004-11共16例病人因呕血和/或黑便接受胃镜检查时发现病灶呈喷射状出血,诊断胃溃疡8例,胃癌1例(溃疡型),Dieulafoy病5例,胃巨大息肉摘除术后出血2例。全部病例应用内镜下黏膜注射高渗盐-肾上腺素溶液,随后置放金属止血夹。结果 16例应用内镜下黏膜注射高渗盐-肾上腺素溶液联合金属止血夹疗法,均一次止血成功,无一例发生再出血和其它并发症,止血成功率100%。12例病人在6~10周内复查胃镜提示病灶愈合,1例胃癌病人止血后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内镜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动脉喷射状出血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再出血率低,操作简便、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脂肪营养不良(lipodystrophy,LD)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并探讨脂肪营养不良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皖北2个县区261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等基本信息,根据身体外周部位和中心部位的脂肪变化评估是否发生脂肪营养不良,并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共有147(56.3%)人出现了LD.女性、年龄大的患者LD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D组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平均得分均低于非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元线性回归表明控制其他因素后,LD对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均有影响.此外,躯体健康领域还受到经济状况及年龄的影响,而心理健康领域受到经济状况及睡眠时间的影响.结论 LD是影响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LD对提高该人群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究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2例CVA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治疗予以孟鲁司特,观察组予以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肺功能[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PVC)]、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骨膜蛋白]水平,并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积分更低,FEV1、PEF、FEV1/PVC上调程度及血清IL-5、TNF-α、SAA、骨膜蛋白水平下调程度均更大(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咳嗽症状,增强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0.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大部分都没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也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出现异常升高的情况很常见,这种继发于肝损害基础上的糖尿病,临床上称为肝型糖尿病。肝硬化一旦合并糖尿病,其顶后极其不良,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尽快地控制病情并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