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37篇
  3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31.
PBL教学法自2000年传入我国医学教育界,随后被学者广泛应用于妇产专业的教学实践中。经过接近20年的教学应用探索,PBL教学法在与我国妇产专业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PBL教学改革在妇产专业涉及了哪些领域?本研究对已发表的妇产专业应用PBL开展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梳理该领域的发文趋势,发文期刊及机构分布,研究主题发展情况,以概览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热点趋势,为PBL教学法后续在妇产专业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推广及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33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联合腹横筋膜平面(TAP)阻滞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在妇科腔镜检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在全麻下行择期妇科腔镜检查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阿片类药物麻醉,研究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联合TAP阻滞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点[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后1 min(T3)、切皮后10 min(T4)]的血压与心率水平、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T0~T4时点血压、心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T1~T4时点血压、心率水平均较T0时降低,且T1~T4时点血压、心率水平较研究组低(P<0.05);两组术后12 h、24 h VAS评分均较术后2 h降低,且研究组术后2 h、12 h、...  相似文献   
333.
目的 探索早发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的临床与遗传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监护室诊治的3例早发型VLCADD患儿的基因型、临床表型及其预后情况。结果 3例经分子诊断的早发型VLCADD患儿中男2例,女1例,均无阳性家族史。3例患儿均在新生儿期以代谢危象或消化道症状起病。新生儿筛查2例C14:1增高,1例未行筛查。3例患儿均存在ACADVL基因变异,都为复合杂合子,变异来自父母,其中c. 1615 C> T、c. 231-232 insAATG未见报道。1例患儿生后母乳喂养,2日龄呼吸心跳骤停;另2例患儿因新生儿筛查异常,诊断后立即开始富含中链三酰甘油的特殊奶粉喂养,分别于3月龄、4月龄发生猝死。结论 早发型VLCADD为新生儿期、婴儿期潜在猝死性疾病之一,尽管积极开展早期诊断与治疗,但总体预后仍不佳,因此对先证者家系进行产前诊断、避免患儿出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34.
目的:评价将CBL与SP联合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50名口腔颌面外科轮转的住院医师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CBL与SP相联合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住院医师对CBL与SP联合的教学法评价较好。结论:CBL与SP联合的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今后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5.
目的?了解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变化及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同源性分析,减少医院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株的发生。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15—2022年临床分离的108株流感嗜血杆菌,使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进行序列分型(sequence typing, ST);采用MEGA 7.0软件的Neighbor-Joining法和Phyloviz 8.0软件的goeBURST算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和最小生成树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近几年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60%;108株菌中,5株未能与数据库匹配,103株菌有20种ST型别,主要为ST-487(58株,占53.70%)和ST-147(19株,占17.59%);系统发育树分为2组,除ST-834和ST-1242 2种型别分布在Ⅱ组外,其余型别在Ⅰ组;最小发育树提示2大分支ST-487和ST-147都与ST-103有相关性。结论?院内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多数菌株存在亲缘进化关系;多重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在我院不同科室相继检出,提示编码耐药基因的质粒在病区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