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多发性骨折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折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及发病原因,提出预防和治疗原则。方法多发性骨折87例,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以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又以失血量分组,分析SIRS与失血量的关系。结果多发性骨折SIRS发生率为58.6%,病死率为13.7%(P〈0.05)。随失血量增大,多发性骨折SIRS发生率升高(r=1,P〈0.05)结论多发性骨折的SIRS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SI  相似文献   
72.
ICAM-1和VCAM-1在创伤骨折及手术过程中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创伤骨折及手术过程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含量变化,了解创伤骨折手术后是否感染以及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患者在创伤骨折及手术前后ICAM-1和VCAM-1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创伤时间进行分组。其中,创伤骨折后90分钟内进行手术的患者21例;骨折后1-3天手术的患者29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 创伤骨折后90分钟进行手术的21例患者血清ICAM-1和VCAM-1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的含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创伤骨折后1-3天手术的患者,检测ICAM-1和VCAM-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前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创伤骨折及手术后发生继发感染的12例患者的ICAM-1和VCAM-1的含量明显高于手术后未发生感染组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创伤骨折及手术能使机体的各种机能发生改变,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并可使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表达ICAM-1和VCAM-1的功能增强,在创伤骨折及手术后发生继发感染后,体内白细胞游走更是依赖于ICAM-1和VCAM-1的参与。  相似文献   
73.
病灶清除植骨术并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刚  袁忠治  李继云 《河北医药》2005,27(11):807-808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46例脊柱结核患者均获治愈,平均随访11个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7月,后突矫正角度20度.治疗优良率达95.5%.结论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并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背景:人工椎间盘置换在临床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其假体的设计、磨损碎屑、骨质疏松症、翻修策略、病例选择等诸多因素均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术的疗效。 目的:综述了人工椎间盘置换解决方案所面对的问题、未来一代人工椎间盘置换的需求、以及陶瓷技术公司的未来脊柱方案等问题。 方法:以 “Total Disc Replacement,vertebra,ceramic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1990/2008 PubMed数据库和国际科学引文数据库文献。纳入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及陶瓷人工关节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重点对27篇文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结果与结论:现在看起来人工椎间盘置换磨损要比髋关节和膝关节成形术的磨损要低。然而,人们所担忧的是磨损碎屑和任何继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发生在非常接近于神经结构的部位。有关人工椎间盘置换中全身金属离子释放的量还存有争议。MRI扫描会因存在有金属合金而出现人工伪影,至今还没有由制造商提供的有关进行MRI检查时植入物可能发热或移动的体外试验数据。复合材料Biolox® delta是超级的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磨性能和抵抗骨折特性,可以确保人工椎间盘置换在患者有生之年术后随访中表现出优越的放射学和MRI影像,可面对未来人工椎间盘置换解决方案需求的挑战。  相似文献   
75.
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000-03/2006-0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收治的成年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21~35岁.11例患者有轻度髋部隐痛,其中6例因疼痛加重出现轻度跛行而就诊,2例因出现明显的骨折表现而急诊.植骨内固定前均行X射线,CT检查,3例行MRI检查.单骨病损10例,多骨病损3例,均无内分泌紊乱.病损范围:股骨颈部受损患者9例:股骨转子部受损4例.均采用病灶彻底刮除、自体皮质骨和同种异体骨植骨加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13例患者植骨内固定均顺利完成,无意外发生,内固定时间120~210 min,平均159 min.植骨内固定后早期不负重活动,平均3个月骨折愈合,随访18~48个月,症状缓解,俄关节功能良好,步态基本正常.X射线平片显示骨皮质增厚,病损植骨区内有结实的骨化;仅4例有部分骨吸收,无临床复发.提示彻底刮除病灶、带皮质的自体和同种异体骨植骨加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成人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可靠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骨髓间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与纤维连接蛋白在诱导分化中表达的量效关系。方法抽取Wister大鼠骨髓于DMEM培养液中单层培养,扩增。用2,3传代细胞按一定比例种植于24孔板内,加入TGFβ-11,5,10 ng/mL,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固定,用于甲苯胺兰组  相似文献   
77.
1一般资料曹某,男,29岁,1996年5月10日晚,酒后驾驶摩托车时摔倒,送某医院救治,经体检和X线检查,诊为左舟骨骨折,于次日来我院,以左克雷氏骨折治疗,第3日笔者阅片见腕骨关系紊乱,详查左腕见:左腕呈餐叉样畸形,左腕及左手掌、手指均呈重度肿胀,皮...  相似文献   
78.
骨折与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41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在骨折及手术后不同时间进行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测定,发现骨折后6天的免疫水平明显高于骨折后3天的免疫水平,手术后72小时的免疫水平明显高于术后90分钟的免疫水平。由此可知,机体免疫水平与创伤骨折及手术密切相关。这项研究也为感染的解释及免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例1,患者,女,67岁。右上腹痛伴发烧、黄染20天,于1988年8月10日入院。20天前,因劳累后感右上腹绞痛,时有加重。遂发现全身黄染伴发烧。经抗炎、输液治疗,症状无好转。查体:体温37.4℃。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弥漫性压痛,肌紧张,反跳痛,莫非氏征(卅);移动性浊音(-)。B超示胆囊、胆总管结石。行保守抗炎,支持疗法。黄染时轻时重。经皮肝脏穿刺胆管造影(简称PTC)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结石阻塞。经皮肝脏穿刺胆管引流(简称PTCD)治疗2周后,黄染无明显消退,且出现寒战、高烧,考虑化脓性胆管炎,急诊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开腹时出现心  相似文献   
80.
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并前路内固定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平均随访11月均获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7个月,后突矫正角度20°,治疗优良率达95.5%。结论: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并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