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膀胱癌模型大鼠组织VEGF及微血管密度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华蟾素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以BBN诱发大鼠膀胱癌作为模型对照组,以建模同时接受华蟾素膀胱灌注的大鼠作为华蟾素组,比较各组大鼠组织VEGF及微血管密度。结果华蟾素组大鼠VEGF表达显著降低(P0.05),模型对照组膀胱组织VEGF呈高表达;华蟾素组大鼠微血管密度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微血管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可有效降低膀胱癌模型大鼠VEGF表达,降低其微血管密度,从而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转移。  相似文献   
33.
现代物理消融技术,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环节。物理消融以温度骤变,极热或极冷效应直接杀灭肿瘤细胞,具有中医疗法中"毒"的属性。从产生温度效应来讲,可进行阴阳属性分类:热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和激光消融,产生热效应,以高温破坏肿瘤,为"热毒";冷消融目前以氩氦刀为主,产生寒效应,低温摧毁肿瘤细胞,归为"寒毒"。肿瘤生于阴而长于阳,是一种阴阳合体的邪气。分别运用"寒毒"、"热毒",热毁其体,寒制其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局部辨证,有选择性的使用消融手段,完善微创消融治疗的个体化方案,对发展中医外治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观察温通止痛膏治疗癌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采用温阳通络、散结止痛的中药止痛膏外敷治疗癌性腹痛110例,观察患者止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疗效和副作用。结果:用药7天,110例中CR 21例(19.09%),PR 47例(42.73%),MR 30例(27.27%),NR 12例(10.91%),总有效率89.09%;起效时间最短1h,最长3h,平均起效时间1.5h。每副药持续止痛时间最长可达24h,总无痛持续时间最短为4天,最长为7天。结论:温通止痛膏外敷治疗癌性腹痛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2例恶性腹水患者应用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1个疗程后(每周给予药物灌注2次,每2周为1个疗程),患者腹水量、腹水质(腹水红细胞、乳酸脱氢酶、肿瘤标志物水平)、中医症状积分以及卡氏评分(KPS评分)的变化,根据此变化评价疗效。分层观察消化系统恶性腹水与非消化系统恶性腹水、局部辨证湿热毒证与寒湿毒证的疗效差异。结果腹水量的有效率为65.7%,腹水中红细胞水平下降逸25%者占61.8%,乳酸脱氢酶下降逸25%者占63.7%、肿瘤标志物下降逸25%者占57.8%。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层统计显示消化系统恶性腹水疗效优于非消化系统恶性腹水(P〈0.05或〈0.01),局部辨证湿热毒证者优于寒湿毒证者(P〈0.05或〈0.01)。10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低、中晚期肿瘤患者接受度好的治疗方法,尤其对消化系统恶性腹水以及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者疗效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比免疫药物及传统药物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晚期肾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手术根除切除,对照组术后给予舒尼替尼靶向药物治疗,治疗组术后给予干扰素-α免疫药物治疗,跟踪时间有一个月。结果:两组的有效率为88.3%、66.7%,与之前做对比,治疗组效果明显好(P<0.05),治疗后血清CD3和CD4值比治疗前明显高(P<0.05),而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CD3和CD4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治疗组的恶心、呕吐、疲乏等症状的总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退。治疗后随访调查1年,治疗组的半年与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6.7%,对照组为91.7%和85.0%,治疗组的生存率比较高(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免疫药物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应用能使得机体免疫功能得到部分恢复,从而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生存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CT 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成形术在多种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患者33个骨转移灶行CT 引导下的经皮穿刺骨成形术。结果 33个病灶均手术成功,1周后疼痛完全缓解的患者占76.7 % (23/30),部分缓解为23.3 % (7/30)。随访6 个月局部无疼痛反复,81.8% (27/33)的骨转移灶稳定,未见扩大。主要并发症为骨水泥局部外漏,但均无相关临床症状。结论CT 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成形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灶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40.
通过对195例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了解当前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株及其敏感的药物,从而指导临床,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