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临床上治疗肘管综合征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尺神经前移术和肱骨内上髁切除术。目前对这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国内文献中尚未见报导。我科自1990年~1993年间,共收治肘管综合征病人28例,共28侧尺神经,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分别行尺神经前移术和肱骨内上髁切除术。通过随访,对二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2.
带知名血管蒂皮瓣做为一种相对简便易行的手术方法,已被得到肯定,在手部创面的修复中大有可为[1],由于其血运可靠,质地与耐磨性等均较普通的随意带蒂皮瓣好,已成为手部创面首选的修复方法之一。但该类皮瓣转移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佳,尤其是感觉功能,直接影响着...  相似文献   
33.
手部皮肤撕脱伤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创伤,能否利用撕脱皮肤原位缝合,或是采用其他处理措施,首先有赖于对撕脱皮瓣成活力的判断。本文根据新鲜上肢残肢解剖实验,通过显微放大技术,观察了手掌单纯皮肤撕脱伤皮瓣内小动脉供血、静脉回流的情况,并对此做出了初步的分析。同时为临床修复方法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34.
较大的骨骼病变诊断不困难。骨内小病变的临床表现和X线诊断有其特点。自1996年,我们经治2例骨内小病变病人,诊断准确,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例1,女,34岁,干部。自述右膝部不规则疼痛2月,夜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示指掌侧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本组16例示指掌侧皮肤缺损,以第二掌背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随访3~6个月。结果所有的皮瓣均成活,颜色与质地同正常皮肤。结论:采用以第二掌背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有效覆盖示指掌侧皮肤缺损,是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病人采用了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结合软支架外固定.结果:寰枢椎全部骨性愈合,脊髓损伤恢复优良率为72.7%,结论: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术结合软支架外固定,方法简单、固定可靠,能使病人早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血管损伤的诊断、手术方法及肢体缺血时间等因素对挽救肢体的影响。方法在显微镜下行血管修复,术后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术。结果21例中,18例肢体血运良好,动脉搏动可扪及,功能恢复好,2例出现小腿缺血性肌挛缩,1例截肢。结论早期诊断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时精确修复血管损伤,是提高肢体成活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病人采用了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结合软支架外固定。结果:寰枢椎全部骨性愈合,脊髓损伤恢复优良率为72.7%,结论:新鲜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术结合软支架外固定,方法简单、固定可靠,能使病人早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39.
臂丛神经上于卡压,临床上较为少见。从1988年至今共收治臂丛神经卡压征32例,其中单纯上于型仅2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例1男,52岁,农民。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部麻木和束缚感,肩外展力弱1个月,经当地医院保守治疗无效。逐渐出现左肩部感觉消失,肩外展困难,影响生活、工作而来我院诊治。查体:左肩、肩背部刺痛感觉消失,肩外展受限,三角肌轻度肌萎,肌力3度。肱二头肌无明显萎缩,肌力4度。X线片示:颈椎无异常。Adson试验,Wright试验,Eden试验,Roos试验均为阴性,只有Mosleg试验…  相似文献   
40.
腰椎间盘疾患产生下腰痛和急性下肢根性痛的基本原理,一般认为是机械性压迫,但临床与基础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后神经根的受压程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呈正比关系,炎症因子在该类疾患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磷脂酶A2(2),它在椎间盘中活性PLA的增高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以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有直接关系。因此,针对炎症机制导致神经损害这一理论,应用炎症抑制药物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另外,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失稳,椎间盘内PLA2活性升高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椎间盘源性椎体失稳是实施椎体前路融合术的绝对适应证,而对于椎间盘疾患PLA2活性升高的情况,椎间盘内注射炎症抑制剂也是有效的措施。因此,可以设想若椎间盘内注射的药物既能融合稳定脊柱,又能降低PLA2的活性则是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