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83~1985年对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了胸腺肽、六合氨基酸、血制品,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综合疗法。1986年以来,本协作组采用以肝细胞生长素为主的多种疗法,本文对其各自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干扰素α 2b(interferonα 2b ,IFNα 2b)与病毒唑 (ribavirin)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与IFN抗体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 2 0例采用IFNα 2b 3MU每周 3次皮下注射 +病毒唑l0 5 0mg每天 1次口服 ,连用 2 4周 ;对照组 32例采用IFNα 2b 3MU每周 3次皮下注射 ,连用 2 4周。停药后观察 2 4周比较疗效并检测干扰素抗体。结果 观察组完全应答率为 5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18 7%;复发率为 2 5 %,低于对照组 5 6 3%。无反应率均为 2 5 %。且复发与干扰素抗体尤其是中和抗体有关。结论 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独干扰素治疗组 ,复发与干扰素抗体尤其是中和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3.
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4.
布鲁氏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分型在布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布鲁氏菌。本文综述了布鲁氏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特别是PCR及其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临床资料与手术情况。结果 6例眼眶骨折术后复视均完全消失。随访结果显示眼球运动正常,无明显内陷。结论针对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临床特点,应尽早手术,手术中注意小心操作、保护眶下神经、不一定填充人工材料等技巧的应用,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6.
27.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是其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本文对9例应用干扰素治疗出现严重精神不良反应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干扰素引起精神异常的特点,期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将干扰素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8.

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全球HCV 感染者已经超过1.85 亿,约70% 进 展为慢性感染。慢性HCV 感染的不同结局取决于病毒和宿主双方面因素。研究表明,年龄、男性、饮酒和胰岛素抵 抗(insulin resistance,IR) 是CHC 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近20 年的研究表明,慢性HCV 感染及IR 存在相关性,慢 性HCV 感染可以引起肝脏及外周的IR,而IR 又可以促进慢性HCV 感染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进展,并导致抗病 毒治疗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下降。因此,对于慢性HCV 感染与IR 关系的研究,对于预测HCV 慢性感染结局及 防治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旨在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及改善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9.
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监测与分析血流感染患者常见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最新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和KB琼脂扩散法,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药敏结果。结果 11582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101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49.6%;革兰阴性菌占48.5%;真菌占0.8%;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差异性较大,表现为多药耐药。结论及时总结分析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于控制耐药菌株传播、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贝类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Pen a 1),并且评估其IgE结合活性。方法:首先基于Pen a 1 的已知序列人工合成Pen a 1 基因,其次将其与质粒pET-28a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en a 1,经测序、酶切鉴定后导入表达宿主E. coli BL21(DE3)细胞中。通过IPTG诱导,重组表达Pen a 1蛋白,镍柱纯化表达产物,并采用SDS-PAGE电泳及质谱技术鉴定所得重组蛋白。最后应用贝类过敏患者采用LICA技术检测该重组蛋白的IgE结合活性。结果:PCR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全长为930 bp,与理论预测值一致。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在宿主菌内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 36 kD ,大小与理论值相符。质谱鉴定结果进一步说明所得的重组蛋白为原肌球蛋白Pen a 1。免疫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较高的IgE结合能力。结论:成功表达、纯化出有良好免疫学活性的重组原肌球蛋白Pen a 1,为进一步研究Pen a 1在贝类动物如虾类过敏的诊断和治疗中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