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267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12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骨碎补促进骨损伤愈合疗效确切,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冲洗兔股骨和胫骨骨髓腔获取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培养法体外纯化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不同浓度骨碎总黄酮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经骨碎补总黄酮体外诱导后,行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和VonKossa银染色了解细胞钙化情况。结果与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培养法扩增和纯化;含骨碎补总黄酮血清培养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测定结果显示,骨碎补总黄酮浓度为10-6mmol/L时可明显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经骨碎补总黄酮诱导液诱导,扫描电镜下可见成骨细胞样形态和钙结节形成;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和VonKossa银染色均呈阳性,提示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22.
23.
介绍了装配式医院建筑发展背景,详细阐述了装配式医院建筑标准研编的四大原则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及完善装配式医院建筑建设标准,对一体化、高品质建造医院建筑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肝病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后,显效152例,有效3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5.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随访12个月,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肝病临床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远期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回顾分析2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后如无肠管坏死行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体会,探讨腹腔镜探查及修补的应用技巧及价值。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对2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全部先行腹腔镜探查,再根据具体情况行相应的修补方式,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6例经腹腔镜探查后发现肠颜色发暗或坏死,随中转开腹,余22例行腹膜前疝修补术成功,术后腹腔镜1例发生阴囊血清肿,1例发生皮下气肿,开腹2例发生切口感染。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熟练掌握腹腔镜探查及修补嵌顿疝的手术技巧,掌握好适应征,腹腔镜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  相似文献   
26.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例确诊时已为进展期[1],手术切除是治愈胃癌的唯一有效方法[2],成功的胃肠道肿瘤手术由:完整的病灶切除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及安全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构成。关系到肿瘤根治的效果,及患者能否在术后平稳恢复和良好的生活质量[3],吻合口瘘则是威胁消化道重建安全乃至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死亡率高达50%[4]。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就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贲门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已确诊的贲门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家访组各40例。家访组按照提前制定的随访计划,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随访,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指导。在术后1年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制定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评价家庭随访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依从性的影响。结果术后1年时,家访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家庭随访可以降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复查、饮食和用药的依从性,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结论对贲门癌患者术后进行有计划的家庭随访,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手术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单中心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手术治疗的早中期效果。方法:连续入组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0~3岁TAPVC患儿共255例。按照年龄将患儿分为两组:0~6个月组(A组,n=195)和6个月以上~3岁组(B组,n=60),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观察两组患儿术后早期死亡(住院期间死亡或放弃治疗或出院后1月内死亡)、中期死亡(出院后且在术后1个月以上死亡)情况以及肺静脉梗阻(PVO)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患儿的中位年龄为3.9个月(4 h~3岁),中位体重为5.2 kg(2.5~15.0 kg);解剖分型包括:心上型120例(47.1%),心内型110例(43.1%),心下型4例(1.6%),混合型21例(8.2%)。所有患儿均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术前伴PVO 60例(23.5%),重度肺动脉高压(PH)144例(56.5%),中-重度三尖瓣反流152例(59.6%)。术后早期死亡16例(6.3%),均为A组患儿,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PH危象导致心力衰竭。239例患儿存活出院,其中有随访资料者237例(99.2%,237/239),随访中位时间为3.6年(1.0个月~11.0年)。中期死亡5例(2.1%,5/237),其中A组4例,B组1例,且均死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后PVO、重症肺炎、呼吸循环衰竭。术后PVO 31例(13.1%,31/237),其中A组28例(90.3%,28/31),5例(16.1%,5/31)在术后中期死亡。结论:不同年龄段的TAPVC患儿手术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6个月以上患儿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6个月患儿合并PVO、中重度三尖瓣反流、重度PH的比例均较高,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较高。PVO是TAPVC矫正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影响术后中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低龄患儿术后PVO发生率尤其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治疗,并对手术进行分析。结果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排气时间为8~15 h;术后平均下床时间7.5 h,术后住院天数为3~4 d。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是一种极佳的早期诊断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