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目的:评估导致急危重症孕产妇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38例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ICU治疗时间将其分为ICU治疗时间延长组(≥3d)及不延长组(<3d),分析急危重症孕产妇ICU治疗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20例患者(占52.6%)ICU治疗时间延长,4例患者死亡(占1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行规律产前检查、急诊剖宫产、SCr增高、机械通气是ICU治疗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危重症孕产妇ICU治疗时间延长的发生率高。加强危险因素管理可有助于缩短ICU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改良森田治疗法对改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应对方式的成效。方法将我院住院1个月以上的100例病情稳定、二级护理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连续参加改良森田治疗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SCSQ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得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通过改良森田治疗,其SCSQ得分都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结论改良森田治疗法对改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应对方式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高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符合标准的患者资料,探索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高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早期预警模型。结果 共纳入患者147例,根据机械通气72 h最高动脉氧分压是否≥120 mmHg分为高氧血症组(n=94)和非高氧血症组(n=53)。发生高氧血症患者占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63.9%。有创机械通气48 h高氧血症发生率最高(35.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轻、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低、因内科疾患转入、上机原因并非由于意识状态改变是高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模型Y=3.414-0.037×年龄-0.145×SOFA+1.679×内科患者-1.503×因意识状态改变上机,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6。结论 当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年轻、SOFA评分较低、因内科疾病转入、上机原因并非由于意识状态改变时,高氧血症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4.
李晓婕  黄绍华  唐志新 《西部医学》2011,23(11):2093-2095
目的了解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3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方法对我院ICU 2008~2010年所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离菌总数增加,其中G-菌由2008年的250株增加至2010年的316株,占65.2%。2008年分布排序前三位的G-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27.1%)、不动杆菌(22.3%)、金黄色葡萄球菌(11.6%);2010年前三位的G-菌是不动杆菌(38.8%)、金黄色葡萄球菌(16.1%)、铜绿假单胞菌(12.6%)。药敏结果显示,主要G-菌均呈多重耐药性。对常见G-菌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三年中总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结论 ICU分离的G-菌有增多趋势。细菌耐药形势严峻。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多西环素对G+球菌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李晓婕  黄绍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13-2315
【目的】探讨ICU病区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建立有效预防ICU院内感染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ICU病区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院ICU院内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63.3%),其次分别为G^+球菌(18.5%)与真菌(18.2%),其中排前三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27.1%)、不动杆菌(22.3%)、金黄色葡萄球菌(11.6%);②耐药特点:细菌耐药性严重,真菌耐药性较轻。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高达86.5%,74.8%和63.6%,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62.6%和58.9%;不动杆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56.8%,25.0%和25.0%;总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26.0%),其对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均保持较好的敏感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严重,但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ICU院内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细菌耐药严重。应加强ICU院内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和监控,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使用能诱导或加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非心源性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及28 d病死率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心源性机械通气患者67例,在其上机24内测量NT-proBNP水平,并记录各项化验指标和临床生理指标,记录机械通气7d脱机成功的人数,随访28 d患者是否死亡,比较不同结局患者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预测患者结局的最佳NT-proBNP水平。结果机械通气7d脱机失败组较7d脱机成功组、28 d死亡组较存活组,其NT-proBNP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后者(3 830ng/L比492 ng/L,4 383 ng/L比706 ng/L)。NT-proBNP预测7d脱机率和28 d病死率的AUC分别为0.777±0.058和0.790±0.057,最佳界值点分别为780 ng/L和2262 ng/L,NT-proBNP预测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7d脱机率和28 d病死率的能力优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结论血NT-proBNP可成为非心源性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对于此类机械通气患者应改善心功能以争取及早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