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41.
目的:系统评价筋骨痛消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中筋骨痛消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经过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计1 399例病例,其中治疗组879例、对照组520例。治疗组予以筋骨痛消丸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予以非甾体抗炎药、硫酸氨基葡萄糖、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等西医治疗或阳性中成药治疗。纳入文献的异质性检验(χ~2=8.04,P=0.530.10,I~2=0%50%),表明纳入文献同质性好,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合并后的效应量OR=3.85,95%CI[2.62,5.67],Z=6.83(P0.00001),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本软件绘制的漏斗图显示分布不对称,表明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结论:筋骨痛消丸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论证结论,且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42.
1 患者严禁进入公共浴池洗澡或游泳。治疗期间停止性生活。2 每天用 0 5 %醋酸或 1 %乳酸液冲洗阴道一次 ,然后塞药。3 每日清洗外阴、换内裤。4 内裤、毛巾和浴盆要专用 ,内裤、毛巾用后应煮沸消毒 ,浴盆可用 1 %乳酸液擦洗。5 有外阴瘙痒等症状时 ,可用中药洗剂坐浴 ,切勿搔抓 ,以免外阴皮肤粘膜破损 ,并发感染。6 患者丈夫应去泌尿科检查 ,如尿液中发现滴虫 ,应同时进行治疗。7 滴虫性阴道炎常于月经后复发 ,应于下次月经干净后继续治疗一疗程 ,经 3次检查滴虫均阴性 ,才可谓治愈。8 孕妇患滴虫性阴道炎时应以局部用药为主滴虫性阴道…  相似文献   
343.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液指标.方法 依据年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12例分为四组:A组61例,年龄60~69岁,B组149例,70~79岁,C组171例,80~89岁,D组31例,≥90岁.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常规、血生化及凝血五项.结果 D组大粗隆、Ward's三角和总体骨密度低于A组(P<0.05).四组患者RBC、Hb、总蛋白和白蛋白均低于正常范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和D-D均高于正常范围.A组RBC高于B、C、D组,A组Hb、红细胞比容高于B、D组,A、B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低于C、D组,B组平均红细胞体积低于C、D组(P<0.05).D组APTT低于B、C组,D组纤维蛋白原高于A、B、C组(P<0.05).结论 股骨转子骨折多发生于70~89岁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深静脉血栓,以超高龄患者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44.
目的 探讨联合偏转角内收型(combined deflection angle classification adduction type,CDACADT)分型与股骨颈骨折经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21例CDAC-ADT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69例,女52例;年龄19~79岁,平均48.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2例,高处坠落伤24例,摔伤4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 d,平均6.0 d。其中CDAC-ADTⅠ型18例、Ⅱ型46例、Ⅲ型57例;Garden分型Ⅱ型6例、Ⅲ型103例、Ⅳ型12例;按骨折线位置分型,头下型26例、经颈型88例、基底型7例。均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并分析并发症与CDAC-ADT分型、Garden分型、骨折线位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4个月,平均24.9个月。术后共发生内固定失败10例、骨折不愈合7例、股骨头坏死30例。相关性分析示,患者CDAC-ADT分型与总体并发症发生、内固...  相似文献   
345.
目的:观察在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中医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病程分层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关节镜下应用Tightrope钢板技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术后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口服等常规对症支持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同时应用骨炎膏涂擦患肢。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进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周时,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疼痛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口服配合骨炎膏外用疗效优于单纯传统治疗,可改善术后疼痛,促进患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46.
目的:测算公立医院人员支出预算的最大、可行规模,为落实"逐步提高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等医改目标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利用2010-2016年河南省卫生财务年报数据,采用模糊线性规划方法,构建医院人员支出预算最大化模型,测算获得人员支出预算规模的更优决策。结果:提出公立医院人员支出预算安排可行域;构建整体优化的公立医院人员支出预算最大化测算模型;测得2016年河南省公立医院人员支出预算的最大、可行规模为333.76亿元,较实际规模增加38.04亿元,占业务支出的比重提升3.79个百分点。结论:利用模型可获得基于实际,体现政策要求和发展目标,兼顾合理支出结构的公立医院人员支出预算最大、可行规模。  相似文献   
347.
【摘要】 目的 探讨伴有脑卒中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与不伴脑卒中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及其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20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BP患者病历资料,按其是否伴有脑卒中分为BP + 脑卒中组(BP + ST组)、BP - ST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卒中结局的评分将BP + ST组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 2分)、预后不良组(mRS > 2分),并对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亚组间比较;对年龄、病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计量资料与mR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P - ST组256例,男151例,女105例,年龄19~92(66.8 ± 13.6)岁;BP + ST组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48~92(74.6 ± 9.6)岁。BP + ST组较BP - ST组年龄大(t = -5.57,P < 0.001),BP病程短(Z = -3.07,P = 0.002)。两组皮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1,P = 0.015),BP + ST组皮损泛发比例低(P<0.05),累及四肢者比例高(P<0.05),抗BP180 IgG抗体水平高[215.0(157.2,283.1) U/ml比155.0(63.9,279.8) U/ml;Z = -2.12,P = 0.034]。亚组分析显示,ST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与BP - ST组3组间年龄、BP病程、皮损分布及抗BP180 IgG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0.83,P<0.001;Z = 17.24,P<0.001;χ2 = 15.57,P = 0.026;Z = 6.29,P = 0.043)。ST预后良好组年龄与预后不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 = 1.000),但均高于BP - ST组(校正后P值分别为0.001、0.007);ST预后不良组较预后良好组和BP - ST组BP病程短(校正后P = 0.016、P < 0.001),皮损累及四肢比例高(均P<0.05);ST预后不良组较BP - ST组抗BP180 IgG抗体水平高[226.2(163.6,285.8) U/ml比155.0(63.9,279.8) U/ml;校正后P = 0.037]。BP + ST、BP - ST两组间及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与BP - ST组3组间性别构成、皮损形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计数、血清总IgE及抗BP230 IgG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P + ST组BP病程与mRS评分负相关(r = -0.33,P = 0.004),抗BP180 IgG抗体水平与mRS评分正相关(r = 0.34,P = 0.032)。结论 伴与不伴脑卒中的BP患者在年龄、BP病程、皮损分布及抗BP180 IgG抗体水平方面存在差异,上述差异在脑卒中预后不良组BP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48.
目的:比较分析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不同面积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接受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的80例(109髋)ARCO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例资料,运用股骨头坏死面积统计软件评估所有患髋治疗前的坏死面积比例,并将其分为两组,坏死面积比例≤30%组39例(54髋),坏死面积比例>30%组41例(55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为18个月以上,平均为(25.48±8.48)个月。治疗后6个月时,坏死面积比例≤30%组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评分及髋伸屈范围等方面显著优于坏死面积比例>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坏死面积比例≤30%组VAS评分、Harris评分以及髋伸范围、内外旋范围、内收外展范围均显著优于坏死面积比例>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影像评级、骨髓水肿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不...  相似文献   
349.
腹部手术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手术,由于手术位置特殊,会对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造成影响,容易引发便秘、腹泻等胃肠功能障碍问题,影响营养摄入,不利于病情恢复。目前,临床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问题,主要以西药治疗方法为主,患者用药后作用十分有限,并且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中医认为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主要与失血过多、活动受限等因素有关,从而导致患者体内血亏气虚,引发胃肠功能障碍,对其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表现十分典型,我国古代中医经典著作中有诸多中医药治疗方法。针对现代腹部手术所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临床医生在治疗期间要从中医角度考虑病理发生原因,着重进行行气、补血、通络等治疗。目前,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药疗法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临床研究文献较多。故此,本文将从中医病理分析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50.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硬化带分型与骨髓水肿分级及髋关节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4月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病例资料,共126例195髋。运用硬化带分型方法将坏死股骨头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型、中度不稳定型及重度不稳定型,分析不同分型与髋关节疼痛程度及骨髓水肿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R×C列联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股骨头坏死患者各髋关节疼痛程度与骨髓水肿分级有相关性;通过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表明各疼痛程度下骨髓水肿分级的平均秩次呈递增趋势,说明疼痛程度越高,骨髓水肿越严重;不同股骨头坏死患者各硬化带分型与骨髓水肿分级、疼痛程度的差异均有相关性,通过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表明各硬化带分型下骨髓水肿分级及髋关节疼痛程度的平均秩次呈递增趋势,说明硬化带分型分级越高,骨髓水肿分级越高,髋关节疼痛越严重。结论:股骨头坏死硬化带分型与髋关节疼痛程度和骨髓水肿分级之间有相关性,硬化带分型分级越高,骨髓水肿分级越高,髋关节疼痛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