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2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患者29岁,已婚。因阴道不规则流血9d就诊。既往月经规律,无传染性或遗传性疾病史。曾产1子,健康。拟诊功能性子宫出血,行诊断性刮宫。其后检查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为阳性,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抗体均阴性。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淡红色约5g,质地软。组织学检查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的形态与增殖期子宫内膜相似,但腺体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2.
患者女,28岁.因妊娠8个月,于2007年11月26日到我院行常规产前检查.无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病史,本次孕期无异常,未使用任何药物.B超检查发现胎儿心腔内有2个1.88 cm×1.51 cm、2.40 cm×1.95 cm的强回声实性占位,考虑为胎儿心脏肿瘤.患者以胎儿畸形要求终止妊娠,遂住院行雷夫努尔引产术.胎儿娩出时无心跳、呼吸,送病理尸检.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卵巢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00~2013年收检的10例卵巢移行细胞癌病例,复习临床资料,并观察病理形态学特点。结果患者年龄36~61岁,中位年龄56岁。10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化疗采用TP方案或CAP方案。8例获得随访,2例死亡,6例存活。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移行细胞癌的特点,不伴有Brenner瘤结构。免疫组化表达WT-1、CK7、P53、CA125,不表达CK20和UroplakinⅢ。结论卵巢移行细胞癌具有特殊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点,不同于Brenner肿瘤,支持卵巢移行细胞癌实际是高级别的浆液性癌的观点。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肉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表现为乳房不规则肿物,组织学上肿瘤病变呈结节状,以开放的乳腺导管为中心,周围是具有轻度异型性的梭形细胞形成的宽带,呈套袖样围绕导管.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弥漫强阳性,S-100蛋白、EMA、NSE均阴性,导管上皮ER、PR均阳性,肌上皮细胞MSA阳性.结论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肉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好发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不同于叶状肿瘤.  相似文献   
85.
乳腺病变中DNA含量与ER、PR、PCNA、c-erbB-2、nm23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乳腺病变细胞核 DNA含量与性激素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关系 ,对 5 0例乳腺病变进行 DNA图像分析及 ER、PR、PCNA、c-erb B-2、nm2 3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分析 DNA含量与以上肿瘤标记物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 ,ER、PR阳性病例 DNA指数低于阴性病例 ,PCNA阳性病例 DNA指数高于阴性病例 ,c-erb B-2阳性病例 >5 CEE明显高于阴性病例 ,nm2 3阳性病例多为整倍体肿瘤。  相似文献   
86.
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2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2例患者均有肉眼血尿或伴有膀胱刺激症,膀胱镜检查为实体瘤,表面有坏死组织;病理表现,肿瘤主要由移行上皮癌细胞和恶性间叶细胞(梭形或多形性细胞)组成,之间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CK(+)、CEA(+)、SMA(+)。结果 2例Ⅰ期治疗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常规膀胱灌注,1例术后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及多处转移;1例半年后复发改行部分膀胱切除,至今健在。结论 膀胱肉瘤样癌是一种高度恶性、预后差的肿瘤。确诊需依赖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诊断和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肝纤维板层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板层癌一例丁洪基李新功李爱英患者男,60岁。因右上腹痛2年,全身发黄伴呕吐、尿红半个月,于1983年2月8日入院。患者10年前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经治疗好转出院。1980年7月,B超检查诊断为肝癌,化验检查:AFP(+)。体检:皮肤粘膜及巩膜黄...  相似文献   
88.
皮肤原发性尤因肉瘤家族肿瘤是少见的皮肤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具有与骨或深部软组织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尤因肉瘤一致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点,细胞遗传学研究也发现诊断性的t(11;22)(q24q12)。临床随访资料显示,皮肤原发性尤因肉瘤家族肿瘤具有相对惰性的临床经过,应注意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89.
皮肤上皮性肿瘤种类繁多,在临床皮肤肿瘤病理检查工作常常需要借助各种免疫标志物的检测,但由于皮肤上皮性肿瘤的复杂性和各个肿瘤免疫标记表达的重叠,其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帮助仍然有限。探讨更多新标志物对皮肤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依然是重要的任务。近年毛囊干细胞标记物CK15和Nestin被用于皮肤附属器肿瘤的病理诊断和皮肤附属器肿瘤与皮肤转移性癌的鉴别,是一种新的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90.
报道2例阴道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