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李成卫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083-2086
为揭示《金匮要略》诊治疾病的原本思路,在隐性知识理论指导下,采用原著明确提出的"治未病"原则,以痉病为切入点,分析有方证原文诊治疾病的思路、思考的重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结论认为"治未病"在原著不仅是一个疾病预防原则,还是一个最终决定方剂、药物选择的治疗原则,将痉病相关原文划分为"辨治已病"与"辨治未病"可揭示原著诊治该病的思维步骤。较之应用后世理论解释与重构经典的阐释学,借鉴采用隐性知识理论,研究结论更为接近经典原本的含义,这无论对于痉病诊治规律、《金匮要略》原著疾病诊治思维还是现代辨证论治思维步骤研究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2.
肝体阴用阳是对中医肝藏象的高度概括。它既包括了肝的生理特点,也是对肝病理特征的概括,因而具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研究认为,这一理论是在脏腑辨证以及本草学发展的基础上,借助中国古典哲学体用范畴而对肝藏象理论进行的全新阐发。  相似文献   
23.
介绍沈绍功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证经验,将沈氏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提出单元组合精准辨治、针对病症中西医配合、遵循治则灵活应用治法等原则。  相似文献   
24.
25.
26.
王庆国教授临床善用经方,不拘时方,对多种内科、妇科、儿科病种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疗效突出。王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文章拟对王教授临证善用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4张名方作一介绍,介绍王教授对方证病机、药物配伍、典型病例的运用经验,以期有助于读者。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肝脏象理论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关键影响因素。方法:从理论的构建方法分析概念的含义与理论的结构。即通过历代阴阳五行学说分析脏象的含义,通过脏象含义分析肝脏象理论的内容与结构。结果:1)汉唐时期,阴阳五行学说为精气学说,脏为库藏、象为气象,肝储藏少阳、木气,与春通应而化生爪、筋、目等,舍魂,在腑合胆,外有足厥阴肝经。2)宋明及清代中早期,《太极图说》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宇宙发生论,脏为本体、象为“用象”,肝为厥阴风木、内寄相火,相火疏泄从肾精不断扩展到二便、水液、情志、脾胃等。3)清代末期至今,当代中国哲学将阴阳五行学说定义为事物与现象的属性与关系,脏为本质、象为现象,肝属木,藏血而主疏泄、体阴用阳成为肝脏象理论核心性内容。结论:肝脏象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与阴阳五行学说发展同步,理论内容由不同历史时期脏象的含义决定。意义:探索二者关系,无论对于肝脏象理论的学术发展史,还是脏象及中医理论研究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8.
文章通过对恽铁樵医学著作中关于肝脏理论的论述,对恽铁樵肝脏理论构建的方法、结构及学术演变做一研究。结论:恽铁樵的肝脏腑理论学术体系演变主要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基于“气化论”,认为“肝”并不是实体解剖的肝脏,而是授春气的时序的脏腑,肝所表现出来的功能都是气化的结果。中后期,将西医生理病理与中医理论相结合,运用生理解剖及神经生理对“肝藏血”“肝郁”等中医理论进行了解释,将实体肝与中医的气化(功能)肝通过病理“形能观”结合在了一起,为现代从肝郁病理反推生理而得出的肝主疏泄理论奠定了病理学基础。厘清恽铁樵学术理论演变的过程,无论是对现代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还是对现代中医理论的创新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9.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大家,其医学思想体系在整个中医学理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新雕孙真人千金方》一书比较于《备急千金要方》更多的保存了孙思邈原著原貌,因此更能反映孙思邈及所处唐代的中医学理论特点。文章对《新雕孙真人千金方》著中肝脏的理论结构与学术特点进行梳理,旨在挖掘出孙思邈所处历史时期对肝脏理论认识的特点。并通过与《备急千金药方》中相关特点的比较,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书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理论特点。该研究为脏象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角度与新方法,同时亦突出了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在藏象学说研究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