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为了探索我国中、老年正常人与冠心病病人的24小时心功能最佳与最差时间相位,我们对21例白天工作、夜间休息的中、老年人进行了查体、心电图、心功能综合检查及血脂等检测。其中正常人11例,年龄44~63岁;冠心病病人10例,年龄50~60岁,均根据1979年全国心血管会议制定的冠心病修定标准诊断。受试者均住院观察,并停服任何药物一周以上。采用日本产AG—413D三路心电  相似文献   
64.
构建恰当的吞咽障碍动物模型,是进行吞咽障碍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用于复制吞咽障碍的模型动物主要有啮齿动物、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其中大、小鼠最为常用。复制的疾病模型主要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吞咽障碍、帕金森病吞咽障碍以及口咽部神经肌肉病变吞咽障碍等类型。造模成功与否主要依靠吞咽功能评估,如透视荧光吞咽检查、电生理检查等。目前还没有动物模型能完整表现与人类相似的吞咽障碍临床和病理特征。随着定向遗传基因修饰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不同检测指标的联合使用,有望复制出更加合理的吞咽障碍模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行急诊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梗死相关动脉分组,比较各组间的RA发生率;按发病至开通冠状动脉时间分组,比较各组间的RA发生率。结果:113例行急诊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中54例患者于术后出现了RA,发生率为47.79%;不同梗死相关动脉的RA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梗死血管开通时间的RA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6 h组最高。结论:AMI患者介入术后RA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梗死相关动脉和再灌注开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软化丸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软化丸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TC、TG和LDL均降低、HDL均升高,且观察组血脂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软化丸能够有效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中药材品种比较混乱,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屡见不鲜。有些药材从形状上不易区分,常发生混淆现象,本文就大贝与湖北贝母、山药与天花粉、杭白芷与移栽白芷、栀子与水栀子四组易混药材品种紫外荧光鉴别特征进行了比较,供从事中药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8.
帕金森病的治疗目标与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且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属中医老年颤证的范畴,至今尚未找到一种肯定的方法或药物能够根治此病。因此,笔者认为,采用多方法、多途径的治疗思路,是临床上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9.
张磊老师是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教学临床近60年,学验俱丰。笔者作为河南省第二期高级中医继承型人才班学员,有机会跟随张磊老师学习,受益匪浅。张师治疗失眠的经验可概括为八法,即天地交泰法、养血安神法、调和营卫法、水火既济法、敛肝安魂法、润肺强魄法、滋脾养心法、补肾健脑法。现将张师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0.
背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中医谓之“老年颤证”,应用中医药方法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龟羚帕安丸改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1997-07/2003-07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VP患者90例,均经CT或MRI证实,未服美多巴制剂,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脉络宁注射液30mL加入250mL/L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治疗组口服龟羚帕安丸,6g/次,3次/d。对照组不用口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继续用。主要观察指标:统一帕金森病功能评定量表(Ⅲ)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评分。结果:两组UPDRSⅢ评分:[治疗组:治疗前(47.65&;#177;4.26)分,治疗后(25.22&;#177;3.85)分;对照组:治疗前(46.31&;#177;3.98)分,治疗后(34.63&;#177;3.65)分]。治疗组UPDRS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t=-11.079,P(0.0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t=28.428,12.978,P(0.01)。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改善率8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改善率58%&;lt;P(0.01)。结论:龟羚帕安丸可明显改善VP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