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体骨髂系统的一种最常见的疾病。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作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10例骨质疏松患者13个椎体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基于巨噬细胞极化研究枳壳甘草汤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针头刺破大鼠尾椎椎间盘造模。中药组采用枳壳甘草汤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时间为20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大鼠椎间盘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椎间盘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 r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13,MMP-13)、解聚蛋白样金属基质蛋白酶-5(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ase-5,ADAMTS-5)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13、ADAMTS-5基因表达。结果 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椎间盘组织纤维环排列紊乱,髓核与纤维环界限模糊,伴随大量...  相似文献   
43.
下腰痛是以下腰背部疼痛为共同特征的一组疾病.下腰痛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急、慢性腰部扭伤、压缩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峡部裂和椎体滑脱、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感染、脊柱肿瘤、神经血管疾患、脏器性疾患精神因素等原因都会引起下腰部多种类型的疼痛.近几年随着影像学进步以及介导注射等治疗方法的改进,极大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本文分析以下腰痛为表现的患者23例,经MRI诊断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进行了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青年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12月~2017年3月,本院采用PTED治疗20~35岁的青年CLDH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统计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查CT中钙化物的去除情况等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和2年时,行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评价;术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级.结果 2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6.9±37.96)min,切口长度(8.05±0.92)mm,术中出血量(31.75±5.76)mL,住院时间(4.55±0.86)d;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复查CT钙化物均被大部分或完全去除.术后3个月复查,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优良率达95%;术后2年随访各指标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青年CLDH,具有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变化,以及摘除不同位置和大小的椎间盘对术后椎间盘应力的影响。方法 基于CT扫描数据,建立L4-L5椎间盘部分摘除术后腰椎及椎间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后模拟人体7个运动方向(直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记录并分析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 髓核去除的6组与正常组比较,不同体位下椎间盘的应力均升高。除旋转体位下,椎间盘应力的改变为A2组 > A1组 > B2组 > B1组,A1组均大于去除面积是其两倍的B2组。左旋转体位下,椎间盘应力增加明显,B2组 > B1组 > A2组 > A1组 > 正常组。在除了侧弯的5种体位下,C2组椎间盘应力为所有组中最高,且C1组应力大于A1组和B1组。结论 腰椎前屈时应力最大。在相同位置,去除椎间盘的大小和其术后应力改变成正相关。椎间盘切除过宽会使其应力增加较大。MSU分型为C型(外侧或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盘应力增加最多,是椎间盘去除术后退变的高风险型,B型(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盘应力增加最小,是术后的相对稳定型。  相似文献   
46.
47.
<正>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是腰骶椎手术后一个并不常见的并发症,是多病因所致的一类症候群。FBSS广义上指行椎板切除术或椎间盘摘除术后,患者仍有腰部、臀部或下肢的顽固性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狭义上则指多次手术术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手术翻修存在高并发症率及高风险率,疼痛缓解成功率只有22%40%,并且会随手术次数的增多而下降[1-2]。因此更多的研究者主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寻  相似文献   
48.
李宇卫 《江苏医药》2012,38(10):1177-1179
目的观察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SM行颈前路减压术患者32例,分为两组:A组12例,行颈椎后纵韧带切除术;B组20例,未行后纵韧带切除。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用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3-24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进行评分,A组术后与术前评分差值大于B组[(5.50±0.90)分vs.(2.40±0.89)分](P<0.01);MRI显示,A组术后与术前脊髓矢状径差值大于B组[(3.363±0.258)mm vs.(2.637±0.412)mm](P<0.05)。结论颈椎前路切骨减压时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CSM患者脊髓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49.
钟伟荣  李宇卫 《吉林医学》2012,(5):1054-1055
<正>退行性腰椎滑脱(DS)又称假性腰椎滑脱[1],是指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严重时压迫相应神经根,出现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等表现的疾病。其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滑脱节段多为腰4、腰5椎体,滑脱程度多为I°,常合并椎管狭  相似文献   
50.
近几年,笔者运用三维手法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41例肩周炎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1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6例,女25例;年龄42~62岁,平均52.8岁;左肩19例,右肩2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