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31.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抗原瓦补区3(CDR3)的序列特性。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带有BV14和BV16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抗原受体β链,用基凶扫描的方法分析抗原互补区3的片断长度,用序列测定的方法分析CDR3的氨基酸序列。结果 RA患者关节滑膜浸润T细胞呈寡克隆扩增,带有BV14和BV16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分别收用不同VDJ片段组合,自身反应性T细胞CDR3长度有15bp、21bp和24bp三种形式,在不同患者自身反应性T细胞CDR3中发现相同氨基酸序列。结论 RA患者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病灶部位受到某些抗原的驱动而发生受体取用的偏移和CDR3的特异性扩增。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症的作用特点,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24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胶原诱导成功后,分别给予注射用水、甲氨喋呤、青藤碱。第4组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第1d、6d、11d、16d、21d记录大鼠右侧后肢关节肿胀程度。21d,~脏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一a含量、抗II型胶原抗体含量。处死大鼠,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取右踝关节行钼靶摄片、病理切片观测关节病变情况。结果给药后第6天起甲氨喋呤组关节炎症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起青藤碱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藤碱组及甲氨喋呤组大鼠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藤碱与甲氨喋呤对胶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钼靶摄片及病理学观察也同样提示青藤碱与甲氨喋呤对关节破坏有抑制作用。而各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一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藤碱能够减少关节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缓解关节炎症。通过抑制滑膜中CYR-61表达,进而抑制滑膜炎症细胞粘附浸润为其抗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自体灭活T细胞免疫注射后诱导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下调的机制.方法 自体T细胞体外用刀豆蛋白(ConA)刺激活化,照射灭活T细胞给小鼠进行皮下和腹腔免疫(每只小鼠5×106/次),每隔5 d免疫一次,免疫3次后检测小鼠体内Treg的数量及功能;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PBS.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鼠CD25抗体.免疫小鼠血清分离后经尾静脉注入未免疫小鼠体内,检测受体小鼠Treg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结果 免疫小鼠体内CD4+CD25+Foxp3+Treg数量较对照组减少(P<0.01),抑制功能也显著降低(P<0.01),但血清中抗CD25的抗体增加(P<0.01).正常小鼠接受免疫小鼠血清后,Treg的数量和抑制功能下调(P<0.01).结论 采用ConA 活化的自体灭活T细胞免疫,可诱导抗CD25抗体增加,进而减少体内CD4+CD25+Foxp3+ Treg 细胞数量和功能.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并利用人源化小鼠模型,研究组织工程材料的体内免疫原性。方法利用NOD/SCID小鼠(非肥胖型糖尿病鼠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鼠反交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100×10^6)建立人源化小鼠,在人源化小鼠皮下植入异体人皮肤(阳性对照)、人体脂肪干细胞与脱钙骨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实验组)、单纯脱钙骨材料(阴性对照)。在植入后1周、2周、3周、4周,取小鼠尾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人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4周后,取小鼠的移植局部皮肤进行HE染色分析,同时检测脾细胞人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结果NOD/SCID小鼠腹腔注射人PBMC4周内,在外周血和脾中均可测到人CD4^+和CD8^+淋巴细胞。病理分析结果显示:在人源化小鼠皮下植入的组织工程材料及成体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组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而单独植入人皮肤组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人源化小鼠可作为组织工程材料体内免疫原性的研究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35.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法检测56例肺癌患者(其中20例早中期肺癌、36例晚期肺癌);18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总T细胞(CD3+)、Th细胞(CD3+CD4+)、Tc细胞(CD3+CD8+)、NK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CD3-CD16+CD56+)、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Foxp3+)占CD4+T细胞比例和CD3+γδT细胞比例。结果:56例肺癌患者总T细胞(CD3+)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61.41%±7.88%vs71.63%±5.59%,P0.001),肺癌患者Tc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23.58%±7.18%vs28.44%±5.20%,P0.05),肺癌患者Treg比例明显高于健康组(6.20%±1.63%vs3.65%±2.00%,P0.001);肿瘤组外周血CD3+γδ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健康组(3.35%±1.41%vs5.53%±1.87%,P0.01)。但肺癌患者晚期组与肺癌早中期组比较外周血CD3+γδ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3.70%±1.89%vs2.64%±1.41%,P0.05),肺癌患者晚期组与早中期组比较外周血Treg细胞比较显著增高(6.78%±2.64%vs5.06%±1.22%,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低于健康组(15.02%±7.61%vs18.74%±6.39%,P0.05),而Th细胞和NKT细胞都有所降低,但差异尚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总T细胞、Th细胞、Tc细胞和NK细胞都有所降低,Treg细胞有所上升,提示肺癌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Treg细胞和CD3+γδT细胞与肺癌的临床病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6.
DNA断端标记法分析HL—60和U937白血病细胞株凋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宁丽  沈佰华 《肿瘤》1996,16(3):391-394
使用DNA断端标记法(TDT法)定量观察了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U937对顺氯氨铂,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3种抗肿瘤药物所发生的凋亡变化。HL-60对顺氯氨铂很敏感。U937对羟基树碱、长春新碱敏感。比较了核酸电泳检测的结果。并首次报道了用TDT法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三种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口服耐受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预防作用。方法:给予健康Lewis大鼠口服MBP抗原诱导免疫耐受,随后以MBP CFA于足底免疫,检测口服耐受对实验大鼠EAE发病的预防作用及对MBP特异性淋转率、细胞因子和抗MBP抗体等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致病组EAE发病率为91.7%,MBP特异性淋转率、IFN-γ与TNF-α含量升高,IL-10降低;口服耐受组EAE发病率为21.4%,MBP特异性淋转率、IFN-γ、TNF-α回复至正常,IL-10含量低于正常。MBP抗体水平两组均比正常对照组高。结论:口服耐受可降低宿主自身免疫反应性,减低EAE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8.
尽管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机体内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但由于逃逸机制的存在,基于DC的肿瘤疫苗效果并不如人意。因此,采用一定方法增强DC提呈抗原的能力是提高疫苗效能的关键。本研究中,采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DC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 kine signaling 1,SOCS1)的表达,使之提呈抗原的能力显著提高,从而有效激发针对肿瘤的特异免疫应答,疫苗的治疗效果得以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foxp3表达,增加IL-10分泌,提高CD4+CD25+Treg的免疫抑制功能。选用磁珠分离正常BALB/c小鼠脾脏CD4+CD25+Treg,转染含HO-1质粒pcDNA3HO-1,或用血红素(hemin)、锡-原卟啉(Sn-protoporphyrin,SnPP)干预,培养48 h。用卵清蛋白致敏、激发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并在致敏、激发阶段分别经血红素和SnPP干预。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测定培养细胞内HO-1、foxp3 mRNA及蛋白量;ELISA方法分别测定细胞上清液和动物血清中IL-10、TGF-β水平;用磁珠分离哮喘动物脾脏CD4+CD25+Treg进行功能抑制试验。结果显示:经pcDNA3HO-1和血红素上调CD4+CD25+Treg HO-1表达,foxp3表达及蛋白水平相应增加,上清液IL-10水平明显升高。而OVA致敏、激发的哮喘小鼠模型,经血红素干预后,血清IL-10分泌亦增多,CD4+CD25+Treg功能抑制作用显著增强。该结果表明HO-1诱导CD4+CD25+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表达,促进IL-10分泌,增强CD4+CD25+Treg的调节功能,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
人类乳头瘤病毒免疫致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艳  李宁丽 《现代免疫学》2006,26(6):523-526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已被肯定的DNA肿瘤病毒之一,与多种疾病相关,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明确HPV的致病机制对于宫颈癌的预防治疗,及未来疫苗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各种免疫细胞及分子(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NK细胞、MHC分子、及各种细胞因子)的角度对HPV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