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探讨扶肾降浊方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扶肾降浊方水溶液灌胃干预Wistar大鼠常规制备含药血清;在MsPGN动物模型基础上,延长造模时间至20周,使其自然发展为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体外培养12、16和20周模型大鼠间质成纤维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扶肾降浊方含药血清对病理状态间质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和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sPGN大鼠间质成纤维细胞TGF-β1和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扶肾降浊方含药血清随着给药周期的延长可部分逆转MsPGN间质损害造成的上述mRNA和蛋白表达异常。结论: 扶肾降浊方含药血清对MsPGN大鼠间质成纤维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且青少年的血压水平发展呈现年龄趋向性和“轨迹”现象,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1].有研究表明,成年期高血压的发生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已开始[2-3].高三学生已接近成年,血压测定值比儿童期稳定,同时面对着紧张的生活节奏及升学压力.为进一步了解该时期学生血压水平,为预防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太原市3 884名高三学生体质量指数与血压的关系进行了横断面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3.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具有明显的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积极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至关重要."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对疾病的防治及愈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糖尿病认知障碍的防治,未病先防,通过调畅情志、合理膳食、坚持适当运动、改善偏颇体质等增强机体正气,实现预防疾病的目的;既病防变,对于糖尿病伴认知障碍患者,稳定血糖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等方式积极治疗,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
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山西焦煤集团第二职工医院从 1995年至 2 0 0 2年 1月共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性穿孔患者 14 4例 ,其中 6 8例保守治疗除 1例中转手术外 ,其余均保守治疗成功。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 5例 ,女 3例 ,年龄 18~ 70岁 ,均符合胃和十二指肠溃  相似文献   
45.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临床以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伴腹痛、腹胀、粘液便等为主要表现。一般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两种类型。本文就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进行了观察。1 临床资料根据 1986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上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选择病例 ,且均选择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共收集病例 110例 ,其中疏肝健脾法中药组 70例 ,西药对照组 4 0例。中药组男 32例 ,女 38例 ;年龄 18~ 72岁 ;病程从 6个月至 2 5年不等。西药组男 19例 ,…  相似文献   
46.
患者女,70岁。3周前发现右耳下部肿块,无疼痛等其他不适。门诊就诊B超检查示:右侧腮腺实质内见均质性肿块,有耳前方显示结节样改变,考虑为淋巴结。CT检查示右侧腮腺混合瘤可能。门诊以“右侧腮腺混合瘤”于2013年7月31日收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治疗。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蚓激酶(lumbrokinase)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NADPH氧化酶4(NOX4)、黏着斑激酶(FAK)、Src激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雄性Sprauge-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蚓激酶低、中、高剂量组(0.9×105、1.8×105、3.6×105 U·kg-1),术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NOX4、FAK、Src蛋白表达变化,Western 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TGFβ1、NOX4、FAK、Src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GFβ1、NOX4、FAK、Src、α-SMA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蚓激酶组TGFβ1、NOX4、FAK、Src蛋白水平明显降低(F=10.57、7.086、11.23、7.750,均P<0.05);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蚓激酶组TGFβ1、NOX4、FAK、Src、α-SMA蛋白水平明显降低(F=8.873、11.18、6.902、8.679、5.672,均P<0.05);RT-PCR结果显示,蚓激酶组TGFβ1、NOX4、FAK、Src mRNA水平明显降低(F=5.546、4.285、6.626、3.911、5.914,均P<0.05)。结论:蚓激酶可改善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其机制可能与蚓激酶调控TGFβ1、NOX4、FAK、Src、α-SM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党参、海藻“药对”治疗肝癌主要化学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分析数据库(TCMSP)、“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党参、海藻“药对”的化学成分;TCMSP、PubChem、SEA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化学成分的靶点;通过TTD、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取肝癌的相关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党参、海藻-活性成分-靶点-肝癌”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采用OmicsBean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岩藻甾醇对人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经数据库分析表明,党参的活性成分有20种、海藻6种,其中党参抗肝癌主要化合物是木犀草素、党参炔苷;海藻抗肝癌主要化合物是槲皮素、岩藻甾醇。党参、海藻“药对”化合物作用靶点共有964个,肝癌作用靶点有486个,化合物-肝癌共同作用靶点有32个,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与TP53为主要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增殖、程序性死亡、凋亡负调控和催化等多个生物过程;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结构;蛋白质二聚的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信号通路190条,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为最主要的信号通路。MTT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0 mmol/L)相比,岩藻甾醇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党参、海藻“药对”是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肝癌,为后续深入研究党参、海藻“药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初步证明岩藻甾醇可以抑制人HepG2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的临床效果,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取自2006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13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孕三烯酮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无用药组)各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50例,有效17例,复发2例,总有效率为97.1%,复发率为2.9%;对照组痊愈43例,有效18例,复发8例,总有效率为11.6%;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但观察组E2、P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在服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但应注意不良反应问题。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及骨骼肌细胞NF-κB、Iκ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饮食饲养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模型。给药4周后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胰岛β细胞及骨骼肌细胞NF-κB、IκB mRN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NF-κB mRN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中药组大鼠胰岛β细胞及骨骼肌细胞NF-κB的mRNA含量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IκB mRN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中药组大鼠胰岛β细胞及骨骼肌细胞IκB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可明显抑制大鼠胰岛β细胞及骨骼肌细胞NF-κB/IκB信号通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