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32.
刘女士在帮女儿梳头时,突然发现女儿右耳流出黏糊糊的脓液。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女儿右耳道已经感染,需立即接受治疗,再拖延下去很可能引起外耳道肿胀、狭窄,造成听力下降。而这都是因为给女儿乱掏耳朵造成的。每次女儿洗头或者游泳后,刘女士都喜欢帮女儿掏耳朵,而女儿也  相似文献   
33.
吴洋  粟荣  顾玲丽  张巍琼  李东云 《光明中医》2014,29(12):2571-2572
目的 观察痛风消颗粒对慢性期寒湿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初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 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慢性期(寒湿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两组,试验组30例,予痛风消颗粒15g,3次/日;对照组30例,予别嘌醇片100mg,3次/日,4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UA、ESR、CRP,并记录副反应的发生.结果 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降低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组降低ESR、CR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痛风消颗粒对痛风慢性期辨证属寒湿痹阻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且副作用小,是治疗慢性期痛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研究广西地区壮族正常听力人群线粒体基因12S rRNA的突变携带率以及突变特点,为临床防聋及治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晶芯十五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对广西地区150例壮族正常听力的受试者进行线粒体基因12S rRNA的2个突变位点检测,对确诊的阳性结果进行Sanger测序分析。结果 150例受试者中,检出线粒体基因12S rRNA 1555 A>G突变者1例(携带率为0.67%),经Sanger测序证实为1555 A>G突变,未发现1494C>T位点突变。结论 在广西地区壮族人群中开展线粒体基因12S rRNA突变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突变携带者及其母系亲属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遗传咨询,是预防药物性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哈尼族和汉族人群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研究这四个基因上的五个SNP位点(rs2231142、rs6855911、rs1014290、s1165205和rs7688672)在哈尼族和汉族痛风人群中的遗传特征和遗传机制。   方法   选取100例哈尼族痛风患者、126例哈尼族健康对照者、100例哈尼族痛风患者、108例汉族健康对照者,利用PCR扩增测序结合SNaPshot多重分析技术对五个SNP位点进基因分型,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   结果   在哈尼族人群中,rs2231142位点的基因型频率(P = 0.002)和等位基因频率(P = 0.024)与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在汉族人群中,rs7688672位点的基因型频率(P = 0.018)和等位基因频率(P = 0.034);rs116520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P = 0.037)与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   结论   ABCG2基因中rs2231142位点、SLC17A3基因中rs1165205位点和PRKG2基因中rs7688672位点与痛风发病显著相关,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16例年龄4~13岁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其中291例完成1 a舌下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组),非免疫治疗对照组225例.患儿均完成10种常见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点刺试验结果呈阳性反应.免疫治疗组根据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尘螨过敏组80例、尘螨及蟑螂过敏组71例、尘螨及花粉过敏组74例、尘螨及狗毛过敏组66例.应用粉尘螨滴剂进行临床免疫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鼻炎症状评分、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1.治疗12个月后,免疫治疗组和非免疫治疗对照组ACQ评分分别为(0.28±0.33)分和(1.07±0.68)分,与治疗前[(1.76±0.75)分和(1.55±0.62)分]比较,分别下降了(74.03±37.66)%和(29.32±44.53)%,2组AC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4.109,P<0.000 1).2.治疗12个月,免疫治疗组和非免疫治疗对照组鼻炎症状评分分别为(0.337±0.479)分和(0.560±0.634)分,较治疗前[(0.899±0.667)分和(0.892±0.688)分]分别有70.8%和39.1%的患儿评分级别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49,P<0.000 1).3.治疗12个月,免疫治疗组和非免疫治疗对照组治疗哮喘月均用药评分分别为(20.91±18.03)分 和(85.22±47.84)分,与治疗初始月均用药评分[(113.41±35.02)分和(108.86±35.24)分]比较,分别下降了(75.10±28.80)%和(20.60±39.52)%.4.治疗12个月,免疫治疗组肺功能呼气峰流速(预计值百分比)[(91.38±8.82)%]较治疗前上升(8.84±9.64)%.5.免疫治疗结束,免疫治疗组粉尘螨试验阳性级别降低,与非免疫治疗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50,P<0.000 1).6.各免疫治疗亚组ACQ评分、月均用药评分和粉尘螨皮试阳性级别降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与用药相关的皮疹、鼻咽痒和哮喘发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7%,未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特应性舌下免疫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是治疗儿童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建立一种梯度升压微波消解样品,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测定尿样中的汞砷的方法。[方法]2009年,在某厂体验中整群采集职工尿样。研究了消化液、灯电流、原子化器高度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结果]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尿样中的汞的回收率为92.3%~96.5%,砷的回收率为94.1%~103.6%。[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听力学特征,探讨年龄、病程与听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37例(47耳)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为观察组,选25例(50耳)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检查,并分析比较两组的0.125~8KHz频率气导听阔、0.25—4KHz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等纯音测听结果,以探讨患者年龄、病程与听阈变化产生的相关性。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观察组)78.72%(37/47耳)为传导性耳聋,21.28%(10/47耳)为混合性耳聋,其各频率气导听阈、0.5—4KHz各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分泌性中耳炎组年龄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及气骨导差均值呈正相关(P〈0.01),病程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呈正相关(P〈0.05),病程与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除影响中耳传音机能外,对内耳也存在损害,患者年龄是影响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状况的重要因素,病程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0.
原发于声带的曲霉菌病临床少见[1],大多由口腔、咽部和鼻部真菌感染发展而来.我科从2001~2004年共收治4例声带曲霉菌病患者,经手术、射频与伊曲康唑药物综合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