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6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评价入肝血流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由同一医疗组开展的腹腔镜下肝切除51例,其中入肝血流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阻断组)32例,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组)19例。记录术中阻断时间、出血量、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肝功能、肾功能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联合阻断组入肝血流平均阻断时间17 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12 min。Pringle组平均阻断时间23 min。联合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70.1±107.9)ml,1例病人输血,显著低于Pringle组(560.3±191.3)ml,术中输血3例。联合阻断组无手术中转开腹,Pringle组中转开腹1例。阻断肝下下腔静脉,病人平均动脉压由阻断前的(92.3±4.7)mmHg下降至(71.3±4.6)mmHg,心率则由阻断前的(73.9±6.9)次/min增快至(93.5±10.7)次/min。松开阻断带后,在无明显出血情况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可自行恢复至阻断前水平。两组肝功能和肾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总体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入肝血流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安全有效,并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中转率。  相似文献   
33.
谢添琹  张磊  余家快  王婷  张玉  朱鹏  朱道民   《四川医学》2022,43(10):962-96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症状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接诊的抑郁症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75)和对照组(n=73)。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抗抑郁药治疗的基础上,额外给予维生素D滴剂1600 IU/d干预2个月。干预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测定与评估。结果 基线时,两组RSAS、RP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的RSAS、RP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调整混杂变量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与基线时相比,研究结束时干预组基线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患者的RSAS评分、RP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组基线维生素D不足[50 nmol/L≤25(OH)D<75 nmol/L]患者的RSAS评分、RPAS评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维生素D补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快感缺失症状。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探讨优先解剖肠系膜上动脉(SMA)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2月行PD病人6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60例病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优先解剖SMA技术;对照组30例,未采用优先解剖SMA技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手术时间为(382.1±63.9)分钟、住院时间(14.6±1.2)天、ICU时间(2.3±0.8)天、术中出血量(190.2±192.0)ml、输血率26.7%(8/30),对照组分别为(443.6±49.2)分钟、住院时间(18.4±2.0)天、ICU时间(4.9±0.8)天、术中出血量(373.0±362.6)ml、输血率6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先解剖SMA技术能明显缩短肿瘤侵及肠系膜上静脉的PD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ICU时间,并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输血率。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循证正畸学的兴起促进了正畸学的发展。在正畸临床诊疗的整个过程中,医生用循证的思想指导实践,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PICO原则,充分利用目前已获得的临床证据,开展个体化正畸的循证实践,将是未来正畸实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7.
朱鹏 《福建医药杂志》2014,36(1):137-139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是一种病情凶险、进展快、死亡率高的急性主动脉疾病.AD是由于主动脉壁内膜和中层撕裂形成内膜撕裂口(intimal tear),使中层直接暴露于管腔,主动脉腔内血流在血压的驱动下,经内膜撕裂口直接穿透病变中层,将中层分离形成夹层.AD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年发病率约5/10万~10/10万,病死率约1.5/10万[1].  相似文献   
38.
探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出现心包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科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完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及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共94例,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与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中超声影像,进而比较分析二者在手术过程中差异。结果 共31例患者接受经皮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围手术期3例患者出现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卵圆孔未闭均为长隧道型(≥8mm)。同期接受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63例,均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18±6.78mm,围手术期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比术中食道超声双房切面图像可见因卵圆孔未闭特殊解剖结构使当导丝及鞘管通过房间隔水平并未出现显著表现,并且房间隔原发隔和继发隔在卵圆孔处均表现为超声回声增强,只有在左心房内探查到导丝影像后才可以确定过隔。结论 卵圆孔未闭因其特殊解剖结构,因此在经食道超声引导过程中,无法准确辨别导丝和鞘管穿过房间隔过程,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可能适合卵圆孔未闭封堵术,需改进该项技术以避免围手术期心包积液的出现。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核增生细胞抗原(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分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未经化疗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ToPoⅡα及PCN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ToPoⅡα和PCNA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7%(50/57)和80.7%(46/57)。其表达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肿瘤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0.01),在有转移的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转移者(P〈0.05、P〈0.01),在短期生存者中的表达高于中、长期生存者(P〈0.05、P〈0.01);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81。P〈0.01)。结论ToPoⅡα和PCNA的检测可作为评价肝癌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CAG方案治疗MDS患者21例,其中中危.I3例,中危.Ⅱ13例,高危5例,治疗1个疗程评估疗效,有效者继续治疗1~2个疗程,无效则退出观察。结果2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8/21),其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7例,血液学进步3例,无效3例。19例患者出现轻度(I~Ⅱ度)骨髓抑制,2例出现较重骨髓抑制,其中1例抑制严重,死于严重粒细胞缺乏合并菌血症。结论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