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胆汁酸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胆汁淤积发生后导致胆汁酸在肝脏和血液中潴留,而胆汁酸有多种毒性作用,包括细胞毒作用及急、慢性毒性作用,造成肝损伤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最终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死亡。胆汁酸的毒性作用在胆汁淤积所致肝脏损害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胆汁淤积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特点及单用小麦纤维素治疗2周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单用小麦纤维素对3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治疗效果,总结功能性便秘患儿临床特点、量化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的有效率、医师和家长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0例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个月至11岁;病程为1个月至5年。排便时间17 d,平均(2.80±1.45)d;粪便性状呈Bristol分型Ⅰ7 d,平均(2.80±1.45)d;粪便性状呈Bristol分型Ⅰ型,其中Ⅰ型20例(66.7%),Ⅱ型3例(10%),Ⅲ型7例(23.3%);29例(96.7%)患儿伴有排便困难,28例(93.3%)伴腹痛,27例(90%)有粪便潴留,17例(36.7%)伴食欲下降,7例(23.3%)伴大便失禁,3例(10%)伴有易激惹,25例(83.3%)触及直肠内粪块。应用小麦纤维素治疗后3、7、14 d排便间隔、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7 d、14 d两组间比较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4 d总有效率分别为60%、73%和87%。医师满意率为87%,家长满意率为83%。结论儿童功能性便秘临床表现多样。小麦纤维素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有确切疗效,治疗后1周基本达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总结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0年9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轻型、普通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情况、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体温、缓解抽搐、意识恢复、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胃镜-结肠镜联合对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3例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最终确诊IL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内镜下和组织病理特点。结果对3例疑诊IL患儿,安全、快速实施胃镜空肠输入段及结肠镜回肠末段检查,镜下所见并经病理组织活检证实小肠淋巴管扩张;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顺利诊断儿童原发性小肠淋巴管(PIL)患者2例、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SIL)1例。结论胃镜(必要时联合结肠镜)术、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足以作为诊断儿童IL首选常规手段,具有安全、经济、高效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小年龄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105.
HBV母婴传播致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机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绝大多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始于儿童时期 ,其中约 4 0 %由母婴传播而获得 ,乙肝疫苗接种或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阻断母婴传播效果已十分肯定 ,但仍有 10 %~ 2 0 %的HBeAg阳性母亲新生儿免疫阻断失败。阻断失败的原因很多 ,如宫内感染、病毒变异、母血传染性、个体对疫苗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106.
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4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多年来,国内报道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r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约200例左右,由于临床少见,常引起误诊.我院近1年来收治该病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甘草甜素对幼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甘草甜素抗幼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效果,探讨甘草甜素对儿童肝纤维化治疗及预防的作用。方法 制备幼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用甘草甜素治疗,同步预防,观察幼龄大鼠一般情况、肝组织形态、光镜下病理变化。结果 甘草甜素治疗组在幼龄大鼠一般情况和光镜下病理学分级中,明显优于同步预防组和肝纤维化对照组,而同步预防组又优于肝纤维化对照组,且疗程越长,效果越明显。结论 甘草甜素对幼龄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治疗及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儿中11例为新隐球菌脑膜炎,3例为新隐球茵全身感染;13例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2例单用氟康唑(F1u),另11例用二性霉素B(AMB)或脂质体二性霉素B(L-AM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5-FC),3例治愈。7例好转。结论:新隐球菌是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病原,AMB联合5-FC或Flu是治疗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方案。  相似文献   
109.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近几年来对非脱垂子宫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8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想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治疗IM的抗病毒药物疗效各异。2003年3月至2004年4月我院对确诊的40例患儿使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5例IM住院患儿均符合《小儿传染病学》关于IM的诊断标准,且血清学检查巨细胞病毒(CMV)抗体IgM和咽拭子培养均阴性。将65例IM患儿随机分为GCV组40例和α干扰素(IFNα)组25例。入院时GCV组和IFNα组患儿的性别分别为(男/女)21/19例和17/18例、平均年龄中位数(M)为4.6岁和4.2岁、病程M为5.0d和4.0d、低中度/高热为21/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