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探讨支架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2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责任动脉闭塞,患者取栓后仍有重度狭窄,遂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记录患者治疗前、后7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d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的复发率及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临床随访分别在术后30d和90d进行。结果29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治疗后平均残留狭窄率为(10.4±8.1)%。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30d内再次卒中1例。NIHSS评分:治疗前为(19.5±3.5)分,治疗后7d为(5.8±2.1)分,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患者的病死率为0%,其中28例(97%)90dmRS评分≤2分,预后良好。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支架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有效;但残余狭窄以及合并基础性疾病、医嘱依从性差被认为是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2.
朱捷  吴新安 《安徽医药》2012,16(2):175-177
目的建立心脑通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石菖蒲、泽泻、鸡血藤、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以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以283 nm为检测波长。结果黄芪苷的量在2.68~13.4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回归方程为A=1.6579C+4.7705。精密度试验RSD为1.27%,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6.31%,RSD=1.08%。结论该方法对心脑通口服液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43.
戚德琴  姜管徐  秦峰  朱捷  徐飞 《安徽医学》2010,31(10):1245-1246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方法通过对该院近10年平均住院日及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比较,分析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一是健全医疗质量考核标准,二是提高手术室利用效率、降低检查等待时间,三是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预住院制度等。结果该院近10年来床位使用率和出院人次、床位周转次数稳步上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稳步下降。结论通过实施各项管理措施可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术前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青光眼和疑似青光眼患者24 h眼压波动规律及不同测量间隔时间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择疑似及确诊青光眼患者60例(120眼),进行24 h眼压测量.所有患者上午8:00至晚上23:00,每1h测量一次眼压,晚上23:00至第2天早上7:00每2 h测量一次,共20次.结果 68眼(56.7%)眼压异常.眼压低谷出现在晚上19:00至23:00(52眼,43.3%),平均眼压为(16.17±5.56)mmHg(1 kPa=7.5 mmHg);高峰出现在上午9:00至11:00(41眼,34.2%)和第2天凌晨1:00至5:00(42眼,35.O%),平均眼压分别为(18.28±5.27)mmHg和(17.95 4±6.40)mmHg.按间隔时间1 h、2 h、3 h、4 h对测量数据统计,其阳性率分别为45.8%、35.8%、27.5%、21.7%;而阴性率分别为5.8%、16.7%、25.8%、49.4%.结论 青光眼及疑似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高峰不但出现在上午也出现在凌晨睡眠时间.为更好地观察患者眼压的波动情况,应尽量缩短24 h眼压测量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45.
46.
陈慧慧  朱捷  陈春林 《安徽医学》2018,39(7):876-879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全肠外营养(TPN)药物医嘱,为临床合理应用TPN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2016年1~12月有TPN处方的住院患者病历300份,参考国内外肠外营养相关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利用Excel表格对自行设计的TPN处方点评表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TPN处方的合理性.结果 在300份TPN处方中,有11份(3.7%)无适应证用药;在289份有适应证处方中,不合理糖脂比占36.3%,阳离子浓度超标占19.7%,维生素超剂量使用占12.4%,TPN配方中加入未经证实安全性的药物占3.8%.绪论该院TPN设计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无适应证用药,成分配比及浓度不适宜等情况,建议临床医生应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规范化的筛查和评估,科学设计TPN配方,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TPN的水平,实现专业化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HBV转录调控核心序列在肝细胞中转录的活性。方法:构建HBV增强子和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栽体,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肝细胞和非肝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其在不同细胞中的转录活性。结果:HBV启动子在2、2.15细胞中转录活性最高,在其他肝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显著高于非肝细胞。结论:由HBV启动子构建的载体可能是一种新颖的有前景的靶向性肝癌细胞基因治疗栽体。  相似文献   
48.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74年-1999年收治的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不包括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小肠性肿瘤6例中5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腺瘤;恶性肿瘤36例,其中恶性淋巴瘤17例(47.2%),腺癌11例(30.6%),平滑肌肉瘤6例(16.7%),类癌1例(2.8%),神经纤维肉瘤1例(2.85)。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内镜和消化道钡餐是主要诊断手段。50%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8例(50%)根治性切除。36例获随访。小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47.3%。远处转移和肿瘤大小对生态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手段,对无远处转移后应争取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多发伤患者按照治疗过程中有无MODS发生将患者分为非MODS组和MODS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PCT、CRP含量。结果对照组PCT和CRP含量在各时相点基本无变化。两组患者的PCT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伤后第1天,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非MODS组的外周血CRP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MODS组的外周血CRP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伤后第2天,而后呈现快速下降。两组在伤后各天的CRP变化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比CRP作为MODS诊断的指标,CRP效率高于PCT。结论创伤后急性期CR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继发性MODS的发生相关性高。测定严重多发伤外周血血清CRP含量对预测继发性MODS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PCT可为诊断MODS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50.
爆炸及火药燃烧致吸入性肺损伤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一种爆炸及火药燃烧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在火灾模拟平台基础上改装并设计制作爆破箱及致伤室,在线进行烟雾分析;观察动物的临床表现、肺含水率、动脉血气分析、肺大体观及病理改变,了解肺损伤程度。结果烟雾成分包括CO、SO2、NO、NO2,致伤时烟雾中CO浓度(505±23)ppm,SO2浓度(67±4·8)ppm(1ppm=1×10-6,v/v),致伤时间为4min。多数大鼠伤后立即出现呼吸急促,随后呼吸减慢,呼吸困难。伤后早期为代谢性酸中毒,后期为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肺含水率逐渐增加,6h达到高峰,24h仍未恢复正常。肺大体观及病理证实为肺损伤,且4h时出血明显,6h时水肿达高峰,24h仍未恢复。结论成功地建立了爆炸及火药燃烧致大鼠吸入性损伤的动物模型,该模型保证了伤情的稳定,且具有易于复制、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各种吸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