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51.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愈合的效果。 方法:①选用1999—01/2005—06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40例肱骨及胫骨骨折患者,均为术后6~8个月患者,X线片显示骨折线清晰、骨折端硬化、骨髓腔闭塞。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髂骨植骨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各70例。本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进行穿刺,分不同部位抽取骨髓10~2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干细胞,镜下计数为每升4×10^9个有核细胞时待用。③自体髂骨植骨组骨折端周围植入适量髂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骨折端周围植入脱钙骨基质与骨髓干细胞的混合物,缝合切口。术后根据内固定的坚固程度,可辅助使用外固定4-6周。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选用140例肱骨及胫骨骨折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骨痂形成及疼痛情况:术后1个月,自体髂骨植骨组骨折端骨痂形成不明显,自体骨髓于细胞移植组骨折端有骨痂形成,两组骨折处皆有压痛。术后2个月,自体髂骨植骨组骨折端有骨痂形成,骨折处压痛较前减轻;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骨折端有大量骨痂形成.骨折处压痛不明显。术后3个月,自体髂骨植骨组骨折端有大量骨痂形成,骨折处有轻微压痛;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骨折端有连续骨痂形成,骨折处无压痛。②两组骨愈合时间的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自体髂骨植骨组[(5.5±1.5),(8.0±2.0)个月,P〈0.05]。③不良事件和副反应: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除有4例出现髂骨疼痛外,无感染等其他并发症,随访8个月均未发生再骨折。 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愈合疗程短、效果  相似文献   
52.
骨关节炎(OA)时软骨下骨结构、生化组成、生物力学及细胞功能均表现异常。OA早期软骨下骨主要表现为骨吸收,晚期主要表现为骨形成。OA软骨下骨异常改变可引发关节疼痛和促进关节软骨退变,抑制或改善软骨下骨异常改变可减轻关节疼痛和延缓软骨退变,软骨下骨靶向治疗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手段。该文就OA软骨下骨异常改变及其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下肢等长装置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下肢等长装置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中的作用。方法将自行设计的下肢等长装置应用于2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术前确定患者双下肢长度,术中根据下肢等长装置测量的结果对双下肢长度进行调节,以尽量减少或消除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假体脱位及早期松动等并发症。20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前双下肢长度相等者13例,不等长者7例(0.5~4 cm),术后双下肢等长者5例,相差〈0.5 cm者11例,相差0.5~1 cm者3例,双下肢长度相差〉1 cm 1例(达4 cm)。术后6个月,除1例〉1 cm者外,余患者行走时均无明显跛行感。1例骨质疏松明显者,髋臼假体安装偏下,通过调整股骨假体颈长获得双下肢长度等长。X线片均显示髋臼假体安装良好。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本下肢等长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4.
重视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朱振安 《中国骨伤》2010,23(12):887-889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关节炎已成为中老年人慢性残障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统计显示在所有导致老年残障的疾病中,单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致残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处于第2位[1],消耗着大量的家庭和社会资源。因此,对骨  相似文献   
55.
1概述 骨科医师在面对大面积的髋臼或股骨近端骨缺损时,打压骨移植(IBG)是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髋臼端IBG包括用打压颗粒骨填充空洞缺损,继之插入骨水泥或非骨水泥髋臼假体。股骨端IBG主要是用颗粒骨逆行填充股骨缺损并造就一个类似的髓腔,这样骨水泥股骨柄就可以顺利打入。这一技术对于一些年轻病人显的更有吸收力,因为这样做能潜在恢复一定的骨储备。在全髋关节返修(RTHA)中,最常见的骨缺损的原因是无菌松动、颗粒介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移位、  相似文献   
56.
骨科大手术可造成血管损伤、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物理或者药物的预防),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第7版ACCP指南报道,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骨折手术后DVT的发生率可达40%以上,甚至高达85%。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预防药物为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和维生素K拮抗剂(VKA)等。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钙调磷酸酶(C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途经在磨损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调节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11R—VIVIT肽和钛(Ti)颗粒对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细胞(BMMs)活力的影响;RT—PCR法分析Ti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NFATcl mRNA表达,并观察1R—VIVIT肽对Ti颗粒诱导NFATcl表达的影响;TRA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分化鉴定。结果11R—VIVIT肽和Ti颗粒均不影响体外培养中的BMMs活力;Ti颗粒显著刺激破骨细胞分化(P〈0.01)和NFATcl mRNA表达;应用11R—VIVIT肽阻断CN/NFAT途径可显著抑制Ti颗粒诱导的NFATcl表达。结论Ti颗粒刺激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N/NFAT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对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确定其合适剂量.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经膝关节将钛合金假体及混合磨损颗粒植入胫骨近端(双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Ⅰ、Ⅱ、Ⅲ组,每组6只,术后对照组每日空腹生理盐水2ml灌胃;实验Ⅰ、Ⅱ、Ⅲ组每日空腹阿仑膦酸钠灌胃,剂量分别为0.01、0.1、1mg/(kg·d),持续6周.术后12周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厚,细胞成分多,与纤维界膜连接处新生骨边缘呈虫蚀状,新生骨对假体的支撑作用较差;实验Ⅱ、Ⅲ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较薄,新生骨与假体间可见有直接接触,对假体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假体周围界膜厚度及面积的形态计量学检测并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对照组与实验Ⅰ组、实验Ⅱ与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分别与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阿仑膦酸钠预防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时,最适合剂量为0.1mg/(kg·d).  相似文献   
59.
目的构建含有胶原蛋白1A2启动子和增强子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s)特异的非病毒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载体pcDNA3-CEP-BMP-2,验证其是否增强BMP-2特异性在HDFs表达并增强成骨诱导作用,从而探索非病毒载体介导正常细胞的基因修饰用于骨修复的可能性.方法将胶原蛋白增强子、启动子及BMP-2基因导入pcDNA3质粒中,用脂质体法转入HDFs,将血管内皮细胞(VEC)作为对照,RT-PCR检测BMP-2基因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检测转染后HDFs体外成骨表型.结果转染pcDNA3-CEP-BMP-2在HDFs造成BMP-2表达高于pcDNA3-BMP-2,而在VEC的BMP-2表达不增高.转染了pcDNA3-CEP-BMP-2的HDFs骨钙素的分泌和矿化能力高于pcDNA3-BMP-2.结论胶原蛋白1A2启动子和增强子能特异性地增强BMP-2基因在HDFs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60.
破骨细胞的RANK信号转导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号转导系统(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是由接收信号的特定受体、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转录因子和作用终端组成,信号通过受体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引发离子通道开放、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反应及基因表达改变等变化,导致一系列生物学效应,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适应、防御和凋亡等。信号转导系统的过程可概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