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16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1.
目的摸清深圳市宝安区苯、甲苯、二甲苯(三苯)的职业危害现状,为更好的预防三苯职业危害提供基础材料. 方法设计专用的调查表格,对全区三苯作业工厂进行摸底调查,分析2004年作业场所空气监测结果与健康检查情况. 结果全区共有三苯作业工厂1 050家,接触工人15 074人,占全区接触有毒有害人数的41%,作业工人头痛、牙龈出血、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皮下出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三苯职业危害形势非常严峻,职业卫生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能满足生物监测国家标准要求的尿中汞的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直接测汞仪对尿中汞的测定情况进行考察和试验。 结果 尿中汞含量在1.6~100 μg/L时测得的峰面积和汞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方法检出限为0.5 μg/L,方法定量下限为1.6 μg/L。批间、批内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对10、30、60 μg/L三个浓度水平的尿样,加入与原浓度相近的汞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1.6%~99.9%,对有证参考物质的测定及与冷原子吸收法的比对结果满意。 结论 直接测汞仪法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测定方法能满足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的要求,可以用于职业接触者尿中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93.
常见有机溶剂主要挥发性化学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揭示有机溶剂挥发性成分中职业危害因素组成,为有害因素的日常监测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供帮助.方法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有机溶剂进行挥发性组分检测,对2005至2009年5年间898份检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计检出463种挥发性组分,累计检出4125次.检出次数构成中,主要是烷烃类(55.5%),其他依次为醇类(13.6%)、含苯化学物(12.0%)、氯代烃类(6.7%)、酮类(5.3%)、酯类(4.4%),其他类物质只占2.5%.其代表性职业危害因素检出率:甲基戊烷与甲基己烷分别为38.8%和29.3%,甲醇17.8%、甲苯20.7%、二氯甲烷9.5%、丙酮8.1%、乙酸乙酯8.1%.正己烷、三氯乙烯与苯等3种高风险物质主要存在于清洗、去污、稀释剂中,但某些环保型、水型有机溶剂中也含有较高比例,其样品检出率分别为24.8%、10.3%、2.9%.结论 职业性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有机溶剂挥发性组分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五类企业有机溶剂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企业经常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挥发性有机组分,为指导职业病防治工作、预防职业病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至2009年来自深圳市宝安区电子、印刷、塑胶,玩具、五金及化工5类企业共317家,811份有机溶剂样品的质谱分析结果进行分类汇总.结果 5类企业使用的有机溶剂检出的主要化学物质有苯系物、烷烃类、烯烃类、醇类、酯类和酮类化学物,811份有机溶剂样品中检出的前3位化学物为正已烷(20份,占25.0%)、甲苯(153份,18.9%)和甲醇(145份,占17.9%);不同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电子行业159家企业397份样品前3位化学物为正已烷(22.2%)、甲醇(19.6%)、三氯乙烯(16.4%);印刷行业20家企业82份样品前3位为甲苯(51.2%)、正已烷(32.9%)、正庚烷(24.4%),塑胶,玩具行业28家企业101份样品前3位为甲苯(34.7%)、甲醇(26.7%)、正己烷(25.7%),五金行业46家企业108份样品前3位为正己烷(23.1%)、乙醇(13.0%)、三氯乙烯(12.0%),化工行业64家企业123份样品前3位为正已烷(30.1%)、甲醇(18.7%)、乙醇(18.7%).结论 有机溶剂仍为本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来源,加强有机溶剂的使用管理、寻求高毒高危害有机溶剂的替代品、增强劳动者对各类有机溶剂危害及防护的认识,对预防有机溶剂导致的职业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苯的活性代谢物氢醌(HQ)对16HBE细胞的毒性作用,对其miR-221及抑癌基因PTE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常规细胞传代培养方法培养16HBE细胞至第25代,每代细胞均以20μmol/L的HQ进行染毒;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每代细胞的细胞形态学特征,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qRT-PCR法分析每代细胞miR-221及其靶分子PTEN mRNA的表达。结果 HQ处理对各代活细胞的形态学影响无明显差异,可见部分活细胞发生皱缩,死亡细胞悬浮于培养基中;各代细胞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miR-221表达在第25代时明显增强;PTEN mRNA在第5代表达增强,随后逐代降低。结论 HQ可诱导miR-221表达增强,抑癌基因PTEN mRNA表达先增强后抑制。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潜在的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为本区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准确、可靠、科学的依据。方法将国外应用较为广泛的风险矩阵模型应用于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对多种本区潜在的突发事件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和排序,借以分析比较多种本区突发公共卫生问题对本区的潜在影响;同时探讨该模型在突发公卫事件风险评估中的局限性。结果在该模型的赋值下,本区目前大部分传染病暴发疫情和食物中毒可有限接受,SARS社区暴发和新亚型流感暴发、职业中毒不可接受。结论现在需要进一步加大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和职业卫生的人财物投入,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97.
人类自从有了生产活动,就有可能接触粉尘、噪声、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就有可能导致职业病,相应的就需要用人单位、政府、社会、职业病防治工作者等多方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20世纪50年代开始立法,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至20世纪80至90年代,许多地方都制定了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称《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工作有法可依.专业的职业病防治机构有两大类,一大类是提供职业卫生服务,另一大类是职业卫生监督.职业病发病情况逐步得到控制,但仍然不容乐观.笔者毕业于20世纪80年代,在大学时期所学教材为第1版《劳动卫生学》,现任职于县区级职业病防治机构,参加工作后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近30年的变化.对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一位基层工作者有一些观察与思考,特提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基本职业卫生服务(BOHS)在中国经济发达和劳务工输入地区开展模式。方法利用全国首批19个试点县(区)开展BOHS试点工作机会,依靠政府的力量,把BOHS列为十项民心工程;以卫生局为主力军,将人事财政安监工会等部门纳入到BOHS组织中,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结果完善了机构、配齐了设备,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职业卫生服务网络和区-街道两级卫生监督体系,营造"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社会环境。结论通过广泛宣传、分类培训和职业卫生网格化分级分类管理,为企业提供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基本项目的体检和重点项目的监测等三大低成本的服务,广覆盖的目标成功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BOHS低成本广覆盖的目标,成为政府满意、企业劳务工欢迎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索磺胺二甲嘧啶检测N-乙酰基转移酶2(NAT2)代谢分型作为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的个体易感性指标,用于TCE接触劳动者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禁忌证的筛选,减少TCE药疹样皮炎的发生概率。方法比较17例患者和52例健康TCE接触工人N-乙NAT2代谢型分布,并计算相对危险度;对NAT2慢代谢型劳动者进行行政干预,了解干预效果。结果NAT2代谢型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NAT2慢代谢型出现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危险性比快代谢型高(OR=10.50;95%CI=2.644~41.695)。干预前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T2代谢分型可能是影响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个体易感性的重要原因,利用磺胺二甲嘧啶检测NAT2代谢分型可能可以用于三氯乙烯接触职业禁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明确深圳市某生物识别有限公司新建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要求,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三氯乙烯、甲醇、稳态噪声等。经检测43个检测项目低于检出限的27个,有检出值未超标的13个,三氯乙烯有检出;3个点的甲醇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超过了国家限值标准,超标的3个点是千级无尘1车间光机组装调试位、千级无尘1车间光机组装打胶位和万级无尘车间光机组装A线。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