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明矾溶液对椎间盘髓核凝固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明矾溶液对椎间盘髓核的凝固作用。[方法] 将犬离体椎间盘20个随机分为4组,分别置于2、5%、5%、10%明矾溶液及生理盐水实验溶液中浸泡,另取16个离体椎间盘,将上述4种实验溶液分别注入其中,观察椎间盘髓核的凝固效果及组织学变化,初步筛选合适浓度的明矾溶液;另外从17只犬体中,选择68个活体椎间盘,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入组、10%明矾溶液一点穿刺组、10%明矾溶液2点穿刺组等4组,于术后3d、2周、1、3个月分别取材,对椎间盘髓核进行大体观察、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离体及在体实验中,生理盐水对椎间盘髓核无凝固作用,明矾溶液浸泡可以使离体椎间盘的髓核凝固,且随着明矾溶液的浓度增加,凝固的髓核体积逐渐变小。离体椎间盘内注入明矾溶液后,髓核未产生凝固。在体椎间盘内注入10%明矾溶液后,椎间盘髓核发生凝固,术后1个月达到最强的凝固效果,表现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的凝集反应,2个穿刺点时可出现2个凝固的团块。凝固髓核的间质成分增多,组织化学和扫描电镜检查证实间质中为大量增生的胶原纤维。[结论] 明矾溶液可促使髓核产生以注射点为中心的凝固作用,其可能与明矾溶液刺激髓核继发产生的胶原增多及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52.
解剖型胫骨髁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评估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0~2006年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德国LINK解剖型髁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3.3个月,骨折均于3个月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关节活动度、疼痛、关节稳定性进行HSS评分,平均89.5分。[结论]解剖型胫骨髁钢板可很好的治疗各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满意,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53.
新型麻醉性镇痛药溴酸酚甲唑辛镇痛效果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注溴酸酚甲唑辛对各种手术后或晚期癌症伴有中,重度疼痛患者进行随机多中心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54.
背景:组织工程骨成骨功能终末细胞需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加以诱导或在体内以基因转染等技术加以诱导。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和成骨分化的能力。 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分离纯化雌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经处理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及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共同培养14 d,观察细胞在不同支架表面的黏附生长。 结果:扫描电镜及FDA-PI染色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生长,而与未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容易在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上黏附增殖。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并且有一定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颈椎间融合器(SOLIS)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单纯外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按相同的标准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术,植入带自体松质骨的SOLIS。以手术前后x线片观察骨融合情况、稳定性和椎间隙高度变化,并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随访2-4年,平均3年,所有节段均于术后3月~9月骨性融合。SOLIS位置良好,病变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并无丢失发生。术前JOA评分平均(9.4±2.2)分,术后平均(14.8±2.0)分,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OLIS用于单纯外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融合率高,融合后稳定性好,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椎间高度丢失低。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国产Ⅳ类新药双氢可待因片的临床镇痛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 ,以磷酸可待因片为对照药 ;用单次给药治疗术后疼痛 ;多次给药治疗癌痛。以疼痛强度差、总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率、有效率等为镇痛效果判定指标。结果 :用于术后疼痛时 ,试验组各时点的疼痛强度差均高于对照组 ,用药后 1h两组疼痛强度差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用药后 6h两组中度以上缓解度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用于癌痛时 ,在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体重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平均用药剂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 ,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即表明试验药的镇痛效果略强于对照药。两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便秘、恶心和胃不适。结论 :双氢可待因片是安全有效的二阶梯镇痛药。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右酮洛芬(dexketoprofen)胶囊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以酮洛芬(ketoprofen)胶囊为对照药,用于治疗轻、中度疼痛;1d给药用于治疗痛经,一周给药用于治疗骨科慢性疼痛。以疼痛强度差(PID)、疼痛缓解率(PAR)、有效率等作为镇痛效果判定指标。结果:治疗痛经时,试验组与对照组PI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于骨科慢性疼痛时,用药后PID增加,用药4d后PID值基本稳定,试验组与对照组PI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d给药和一周给药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明显缓解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d给药和一周给药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都在90%以上;两组总有效率差值的95%置信区间在(-15.0%,15%)等效界值内,表明试验药与对照药等效。不良反应主要有胃不适、恶心等。结论:右酮洛芬为治疗轻、中度疼痛的镇痛药。其不良反应较轻。25mg的右酮洛芬与50mg酮洛芬镇痛效果等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新型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PEEKCage)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小切口入路(3~4cm),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后缘切除后,保留椎体终板,植入带自体松质骨的SOLIS。以手术前后X线片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3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5个月,置入的Cage位置良好,无移动及脱出迹象,病变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无椎间高度丢失发生,所有节段均于术后3~8个月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平均10.40分,术后平均14.86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地恢复颈椎高度,融合率高,融合后稳定性好,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选择骨科术后伤口渗血可回输的时间。方法 :收集 2 0例患者术后 2h ,4h ,6h ,12h ,2 4h ,48h伤口渗血及处理血标本 ,检测其血常规、血气分析、细菌培养指标。结果 :术后 6h为明显的时间点 ,在此之前 ,血液质量较高 ,回输后引起的风险较低。术后伤口渗血约 6 0 %集中在术后 6h内 ,伤口渗血中血红蛋白随时间逐渐降低 ,至术后 6h降至 8g·L-1。血小板始终低于正常 ,白细胞早期低于正常 ,术后 6h后反应性升高。处理血的PH值呈酸性 ,渗血和处理血中的血糖都进行性下降 ,渗血和处理血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渗血中的肿瘤坏死因子术后 6h开始升高。结论 :术后 6h以内的伤口渗血质量较高 ,安全 ,而对术后 6h后的伤口渗血应慎重回输 ,否则有引发凝血疾病、发热及酸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60.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界膜中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界膜的免疫反应状况及其与无菌性松动的关系。方法 对 9例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界膜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 ,并行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 (CD 3、 CD 4、 CD 8)、 IL- 2受体 (CD 25)、巨噬细胞 (CD 68)及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 DR)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结果 所有界膜标本中均可见肉芽肿性组织,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浸润,其中 5例 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的分布大致相同,且 3例 T淋巴细胞呈现 IL- 2R阳性。 T淋巴细胞的增加及 IL- 2受体阳性的 T淋巴细胞的表达与巨噬细胞、 HLA- DR的表达和炎症反应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在部分假体周围存在着针对假体材料的超敏反应,并且可能是导致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