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收治且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腰椎不稳症50例,均有顽固性或反复下腰痛,有单侧或单侧为主的下肢放射痛,X线片及CT片显示腰椎不稳。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单侧固定组20例22间隙,男8例,女12例;年龄26-66岁;峡部裂性Ⅰ度滑脱2例,退行性滑脱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融合部位L3,41例,L4,512例,L5S19例。双侧固定组30例30间隙,男14例,女16例;年龄41-62岁;峡部裂型Ⅰ度滑脱4例,退行性滑脱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融合部位L3,43例,L4,515例,L5S11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并对其椎间隙高度、前凸角的变化、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腰痛基本消失,下肢放射痛均消失,无感染、硬脊膜损伤等发生。单侧固定组术后无医源性神经症状,双侧固定组术后1例足下垂。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0.8±4.3)个月。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好转率(RIS)评定,两组均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且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增加病变椎间隙高度。单侧固定组较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更少。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加单侧椎弓根钉治疗腰椎不稳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组织多普勒超声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了解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HFNEF)的右室功能,评估无创检查对观察HFNEF患者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HFNEF的心衰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28名,分别进行血浆BNP水平测定与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测定右室射血分数(RVEF)、舒张早期和晚期三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与A)、三尖瓣舒张早期和晚期峰值运动速度(Et与At),计算E/A、Et/At、E/Et值和右室Tei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NEF组患者RVEF值明显降低(49.79±5.49比56.35±6.43,P〈0.01);E/Et明显升高(8.81±3.23比4.87±0.70,P〈0.01);Tei指数显著增高(0.44±0.10比0.33±0.08,P〈0.01)。两组间血浆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受损。多普勒超声的无创检查对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要优于BNP测定。  相似文献   
33.
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是以Richard钉为代表的加压髋螺钉,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允许近端粉碎骨折块压缩,使骨折端自动靠拢并获得稳定。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广泛开展用于治疗各年龄组及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眼眶Ⅰ型神经纤维瘤(NF-1)颅眶骨异常的CT表现及机制.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例眼眶NF-1患者中5例存在颅眶骨改变,分析该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结果 5例眼眶NF-1中3例为颅眶沟通肿瘤(其中1例伴有上睑额部肿瘤),2例为上睑、颞、额部肿瘤.全部存在不同程度的颅眶骨异常,主要表现:蝶骨大翼缺失5例,眶上裂增大5例,眶壁骨质缺失1例,蝶鞍变形1例,颞骨变形1例.另外,4例患者相应部位蛛网膜囊肿.结论 眼眶NF-1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颅眶骨异常,以蝶骨大翼缺失最为显著.其发生机制复杂,可能同时存在先天发育异常和继发性改变,有待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泪腺腺样囊性癌常见的CT图像特征,从而探讨CT(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对于泪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病历来源为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及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确诊的眼眶腺样囊腺癌39例.其中原发肿瘤20例,复发肿瘤19例,均为单眼发病,所有患者均行眼眶CT检查,获取水平及冠状扫描图像.结果 泪腺腺样囊性癌中原发肿瘤形状多为厚扁平状,贴附于眶壁增长,在体层像上呈锥形者10例、不规则形5例;复发肿瘤形状为不规则型8例、厚扁平状,贴附于眶外上壁向后增长者8例.原发与复发泪腺腺样囊腺癌的好发位置位于眶外上方分别为18例与11例.结论 CT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形状,范围、眶骨壁改变,对于泪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of lachrymal gland on CT for the diagnosis of ACC in clinic. Methods Thirty-nine patients with ACC consisting of 20 cases of primary tumor and 19 cases of recurred tumor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Eye Centre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he Second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All the patients were unilateral, and examined by CT.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ACC on CT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ost common shape of primary ACC included 10 cases of conical-shape, 5 cases of irregular-shape. The recurred cases contained 8 cases of irregular-shape, 8 cases of conical-shape. The primary and recurred ACC usually existed on superior-external side, with which there were 18 cases and 11 case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CT examination can exactly reveal the shape, size, position, and ossa orbitale destruction of ACC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ACC.  相似文献   
36.
丁勇  刘诚  朱利民  刘维锋 《江西医药》2005,40(9):498-500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前房空气填充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在基层医院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对236例(261眼)视力≤0.2的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小切口,完成V形截囊、扩大内切口、水分离、娩核、前房空气泡填充行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至≥0.3者,第1d 252眼占96.6%;视力≥0.5者,第1周199眼占76.2%,1个月后221眼占85.0%.未发现有不良并发症.结论由于本术切口小、反应轻,无需缝合,增视效果快而好,设备不昂贵,适应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7.
自贡市八十年代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已降至558.75/10万,其特征不同于七十年代。肠道传染病的构成比由13.41%上升到52.39%,疟疾、麻疹、百日咳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而痢疾,肝炎将成为九十年代的主要急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38.
近2年来,我科用硼酸尿素液贴敷配合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57例,并与采用常规治疗者38例作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l一股资料全部患者共95例,其中男16例.女7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平均23.5岁。所有病例均在外伤后半月内即来本科就诊。主诉为耳塞感,或伴有耳鸣。耳检均为鼓膜紧张部穿孔,最大穿孔约smmXsmm大小。根据患者自愿,给57例患者进行硼酸尿素液贴敷配合丹参片LI服治疗(下称治疗组),另38例采用常规治疗(卜称对照组)。2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9.
文章概述了用化学修饰方法所得的半合成酶的研究发展情况,半合成酶的优点,通过化学修饰得到半合成酶的方法,以及半合成酶的应用状况,分析了半合成酶设计的结构基础,设计半合成酶存在的局限性;并展望了半合成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0.
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眶内肿瘤,约占眶内肿瘤的10%~23%,此肿瘤包膜完整,手术摘除较容易,预后较好,术后复发者甚为少见[1].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收治复发者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