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目的:本文总结44例眼眶神经鞘瘤病理分型与其B超和CDI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不同分型中囊性变和血管分布量与其在超声和CDI影像表现是否存在一定关系。
  方法:回顾2001-01/2008-12眼眶神经鞘瘤44例的病理和B超检查,42例CDI检查,分析各型病理含囊变例数,含血管例数及各型间比较;分析超声回声不均匀与病理所见囊变,和CDI血流情况与病理所见血管的相关性。结果:各型间比较神经鞘瘤含有囊结构为Antoni A型中较多,混合型次之, Antoni B型最少,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含较大血管结构是Antoni B型比例最高,混合型次之,Antoni A型第三,但是缺乏统计学意义。超声显示内回声不均匀与病理见囊病的符合率为50.0%,内回声均匀,未见囊变的符合率为69.3%。 CDI检查B型肿瘤查到血流信号占83.0%,A型占59.2%,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CDI 显示较多的血流信号与病理符合率100%,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眼眶神经鞘瘤多为A型和B型结构混合存在,以A型为主较多见,病理特征除细胞学特点外,A型区多见囊变。 B型区血管多见。超声波检查内回声的改变能准确反应组织结构,其内回声的不均质性,与肿瘤内囊变区相符。 CDI血流信号能准确反映肿瘤内血管分布。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思维、理解、记忆能力降低,大脑释放的储存信息,大大超过了日常生活中吸收和累积信息的水平。而大脑储存的"往事"却留有深深的痕迹,遇到现实刺激则易触景生情,对于不良情绪不能自我疏导,容易产生一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回归心理"。  相似文献   
13.
PI-3K/Akt信号传递途径与T细胞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3K/Akt信号传递途径是T细胞最为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与T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和抗病毒能力等密切相关,其功能主要表现为与CD28协同刺激信号一道促进T细胞活化;调节周期蛋白和促T细胞增殖因子等表达使T细胞周期正常进行;通过调控凋亡信号转导相关激酶活性和凋亡调控因子表达以拮抗P53、Fas等诱导的T细胞凋亡以及增强T细胞的抗病毒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临床上常用的防治翼状胬肉复发的药物包括地塞米松(DXM)、干扰素α-2b(IFN-α2b)、丝裂霉素C(MMC)、5-氟尿嘧啶(5-FU)、环孢素A(CsA)和他克莫司(FK506),但鲜见关于这6种药物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DXM、IFN-α2b、MMC、5-FU、CSA和FK506对体外培养的人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筛选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最佳药物. 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切除的组织标本7例7眼,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和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DXM、IFN-α2b、MMC、5-FU、CsA和FK506作用48 h,未添加药物的培养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种药物对培养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计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药物IC50剂量下作用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比例和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培养的细胞为长梭形,呈旋涡状排列,细胞中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无表达.DXM、IFN-α2b、MMC、5-FU、CsA和FK506对成纤维细胞的IC50分别为(3.5×103±2.83×10-2)、(6.1×102±3.6×10-3)、(3.2×10-1±1×10-4)、(2.2×101±1.2× 10-3)、(6.3×101±2.5×10-3)和(6.0×101±0.0×100) mg/L.在IC50剂量下分别作用后48 h,IFN-α2b组、CsA组、MMC组、FK506组、DXM组和5-FU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35.00±3.21)%、(30.37±1.67)%、(26.11±0.75)%、(22.01±0.07)%、(20.95±1.68)%和(19.85±0.52)%,与对照组的(11.38±2.18)%比较细胞凋亡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85.64±2.62)%、(5.29±1.56)%和(2.73±2.66)%,各药物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细胞周期阻滞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MMC、CsA、5-FU、DXM、IFN-α2b和FK506.对照组细胞中可见有大量PCNA阳性表达,各药物组细胞中PCNA表达强度均弱于对照组.对照组、FK506组、DXM组、5-FU组、IFN-α2b组、CsA组和MMC组细胞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0±2.00)%、(82.67±5.04)%、(80.00±2.78)%、(64.00±6.55)%、(38.00±3.00)%、(32.00±4.36)%和(29.67±3.02)%,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95,P=0.000),各药物组细胞中PC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XM、IFN-α2b、MMC、5-FU、CsA和FK506均可抑制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中MMC和CsA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跟骨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2%,约75%为关节内骨折,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1].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多种治疗方式,虽然每种方法各有其优势,但仍有畸形、跟痛、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出现,且治疗效果较差.笔者自2010年1月采用小切口撬拨植骨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移位跟骨骨折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睑板腺癌(MGC)差异表达微小RNA(miRNA)并探究微小RNA-3907(miR-3907)对MG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研究。收集2011年7月至2019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MGC患者的癌组织样本及癌旁组织样本。应用miRNA芯片对其中5份MGC与癌旁组织差异表...  相似文献   
17.
中药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持续增高,我国虽然属乳腺癌相对低发地区,但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在某些大城市已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治疗仍以手术和化疗为主,因此,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不断增多,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制狗脊提取物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同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并依次造模。骨折造模24h后,对照组予以七厘散胶囊药液灌胃,观察组予制狗脊提取物灌胃,1次/日,分别干预2周、6周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钙磷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白介素-1β(IL-1β)水平,并收取骨折标本,固定后分别行骨密度检测、Micro-CT扫描。结果:骨质疏松造模6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正常水平;在干预2周、6周后观察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Micro-CT扫描显示观察组BV/TV、Tb.N、Tb.Th、SMI在干预后优于观察组,虽然BV/TV 、Tb.Th参数在干预后2周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周、6周后,比较组间钙磷水平、TGF-β1、IL-1β水平发现观察组钙磷水平在2周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TGF-β1水平方面,观察组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IL-1β水平方面,对照组IL-1β水平均高于观察组,且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制狗脊提取物可增强骨质疏松骨折大鼠骨痂骨强度,改善骨丢失,促进骨痂生成与塑形,进而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且其机制可能与其对TGF-β1、IL-1β水平分泌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病的基因治疗为不断发展的分子医学领域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挑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也称血管内皮致有丝分裂国子,发现20余年来,对它的认识进展较快。对其基因、转基因治疗的研究近来有了新的较大进展。临床应用VEGF基因治疗选择性心血管疾病正在不断地接近实现。IVEG及其基因的特性80年代由Dvorak等发现的\qZGF,起初被认为是一种使血管渗漏的因子,并取名为血管渗透因子。80年代后期又有人发现它有强力的血管生成作用一刺激内皮细胞移行和复制一l。VE(}F是一种热稳定的二聚蛋白,许多细胞能产生\工GF。在缺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